基层视窗

首页» 基层视窗

4月16日北医三院医疗队员抗震救灾日记

 

  现将北医三院抗震救灾搏客摘录:

(新浪网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doctorwrittennotes

一、短信 from 袁晓宁

16日早晨最新消息-在寻找组织的路上看见了温总理

 

几经辗转,我们终于到玉树临风了!

这里的风,可真大呀!彻骨的冷!感谢院里准备的御寒衣物。

700抵达玉树机场,正遇上向外转移病人,我们三院的同志们即刻投入了病人的检查处理工作。

初步评估了病人的情况,交待注意事项,尽我们的能力帮助提食物和水,并进行心理辅导。

800多,遵照安排进行了分批转移。

 

几经周转,我们几个人终于找到了组织:卫生部应急办的梁万年主任!

凌晨两点,总算躺在梁主任安排的帐篷里,在物资上睡着了。

经过一天的颠簸,大家对幸福有了全新的定义:能从剧烈运动的军机上下来是幸福,有个帐篷好幸福,吃上热方便面太幸福了!能躺下是太大的幸福了!哪怕是四个人挤一床被子。

天亮了,今天应该有睡袋睡了,会更幸福的。

 

大家都好,请院领导放心,我们一定不辱使命!

我们在寻找组织的路上看见温总理也来到了灾区了!

真的很激动,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二、抗震救灾日记之一-姚宏伟

415 傍晚5时许,一架中国空军战鹰-伊尔76大型军用运输机搭载着来自北医三院、北大医院、人民医院、积水潭医院、宣武医院等首都八所大型医疗机构的近百名抗震救灾医务人员以及救灾物资,飞抵青藏高原海拔近 4000 的玉树地震灾区。

    临行前,卫生部党组张茅书记、马晓伟副部长以及北京市委、卫生局的领导同志均为队员们壮行。勉励队员要发扬吃大苦、耐大劳、打硬仗的精神,把党、政府以及首都人民的殷切关怀带到灾区。

    飞机在玉树着陆后,美丽的雪峰即映入眼帘,但寒冷、高原反应亦随之扑面袭来,零下4度的气温伴着刀割样的寒风、轻微活动即有头晕、憋气、心慌,我院的12名队员克服困难手动数吨重的物资下飞机,初步处理灾区转来的伤员,护运重伤者上飞机准备转往成都和西宁,一番忙活后,时间已近子夜。

    由于灾区驻地负荷量有限,我们大部分队员无法进入,只得留宿玉树机场候机厅搭地铺休息,一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兴奋与高原反应交织。

    今晨,经抢修通讯信号刚刚得以恢复,遂第一时间向医院汇报最新情况,但尚无网络信号,无法回传照片。请大家放心,我们一定会不辱国家和医院赋予的神圣使命,并维护好自身健康,救灾后凯旋而归。

    就此搁笔,准备收拾行囊,进驻灾区。

    16830于玉树。

姚宏伟

 

三、来自北医三院赴青海玉树抗震救灾神经外科谢京诚医生的日记

“我们在静静地等待着”

2010415 ,北京天气阴沉

青海玉树7.1级地震,很多的人员被埋,很多的伤员等待救治!消息一经发出,北医三院和北京市另外七家医院组成的北京医疗队于 415日中午 1230从北京南苑机场出发了。

下午310分中途在兰州机场加油、休息。430分飞机继续起飞,在下午625分抵达青海省玉树机场,飞机在空中飞行了5个小时。650分我们下飞机,地面温度估计零下几度,加上冷风吹来,顿觉寒冷。接下来,我们开始往下搬运行李和物资,这时候,我们看到从地震灾区转送的患者也陆续被青海省急救中心的救护车运来。我们一边搬运行李一边检查病人,同时协助往飞机上搬运病人。等我们的行李和物资终于搬完的时候已经是晚上8点了。望着我们堆积如山的行李和物资,再看看其他医院的情况,远没有我们医院的后勤工作细致周到啊。这时候我们的大多数人开始出行心慌、头晕、头疼的症状,这也许就是传说中的高原反应吧。

我们坐在物资箱子上休息,等候着机场的运送车。此时,运送的伤员源源不断地从我们身边运送而过。我知道,前方在等着我们。天黑了,冷风袭来,顿觉彻骨的寒冷。晚饭时分,我们喝着医院为我们准备的八宝粥,矿泉水,蜷缩在行李堆里,静静地等待着。

晚上820分,我和葛庆岗、李晓光乘坐机场运送病人的车辆,随着我们的行李到达机场候机楼。不一会儿,我们的队员陆续的汇合,我们再次搬运着行李。由于这一次没有别人的帮助,不一会儿,几个人就倒下了,看来高原反应很重。

晚上11点多,几个队员就和衣倒在地板上睡了。候机楼的另一则,很多的伤员等待着转运,还有很多救灾的战士,场面十分混乱,但看着大家凝重的表情,匆忙的脚步,能够看得出每个人都是心急如焚。到现在了,我们还有几个队员由于网络的问题,始终没有联系上,大家都在焦急的等待着……

 

 “我们挺好的,我们的物资也挺好的。”

 

2010 4 16 青海玉树机场,天气情况不详

早上630分大家陆续起来,青海的早晨,玉树的太阳是什么样子,大家谁也没有注意到。这一夜,我们在机场大厅渡过了一夜;这一夜,每个人也就是2-3小时的睡眠时间;这一夜,每个人的思想也就2-3小时的空白;这一夜,终将成为我们每个人难忘的一夜。睁开眼睛的瞬间,立刻感觉到了头部撕裂样的胀痛,眼睛也是疼疼的。大家相互一问,每个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每个人吃红景天,又吃了泰诺,反正能想到的,带来有的,都吃了,不知是药效,还是心里安慰,感觉好多了。此时,作为大夫的我们也顾不上什么配伍禁忌,蒙古大夫的招数,只要能想到的都用上了。

 早餐,因为没有开水,我们不能选择吃热汤面(方便面)了,吃了些饼干什么的。这样我们已经很是欣慰了。望着一大堆的物品,我在想,医院的后勤人员真够本事的,居然准备这么多这么齐,就不怕把我们压趴下吗?呵呵

我们感激之余还是感激,虽然背着有些沉,虽然背着很是吃力,但我们一定会背起来,相信我们——后方的兄弟姐妹们。

昨晚到现在我们一直机场大厅待命,来往这里的伤员一直没断,可以想象灾区的情况十分严重。由于交通的问题,我们一直在等待,焦急的心情可想而知。这时,传来不好的消息,昨晚外院的一位同志出现心慌症状被转送西安,现诊断为肺水肿,我的心不由得紧抽了一下。我们每个队员都自测心率,心率都是100多。此时,想起临来时领导的嘱托,我的心里顿时感到沉重。到高原工作,对我们每个人来说,身体真得是严峻的考验。我还没有施展工作,我希望自己不要倒下。

此时,传来好消息,我们的另外几个队员已经联系上了,他们昨夜直接被送往玉树灾区,目前已经在北京医疗队大本营,5个人情况都好。唐子勇的一句话让我感动,“我们挺好的,我们的物资也挺好的。”

是的,我们挺好,我们的物资也挺好。我说了,我们会背起来,我们一定能背起来。

还是那句话:相信我们,我亲爱的兄弟姐妹们!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201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