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视窗

首页» 基层视窗

北医三院抗震医疗队员微信互动与家属来信

 

 

◇怀伟   4 月22

     今天是来雅安的第二天,工作依然繁忙。开完早例会后,我和郑康、谢蕊护士长一行仨人一起赶到雅安市急诊病人最多的雅安第二人民医院,与当地急诊科张主任取得联系。由于目前就诊病人众多,迫切需要完善规范化的群伤诊治流程。在协助他们将就诊区域明确划分为红、黄、绿三区后,又帮助他们完善了检伤分诊流程及检伤时评估病情的细化指标以及多发复合伤的急诊就治流程,当地急诊科同仁紛紛赞叹道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中午简单吃了盒饭后,急救车转来一个胸腹髋部联合伤、失血性休克的危重病人,患者来时心率快、贫血貌、下肢皮温低伴皮肤花斑,随时可能休克致死。我和郑康医生全程陪同患者完善胸片、胸腹B超及CT检查的同时,密切观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由谢蕊护士长和ccu的段俊滔护师迅速帮助患者开放静脉通路留取血液样本,予输血和大量的补液、抗休克治疗,使患者生命体征没有进一步恶化。时间就是生命,在迅速明确了患者存在腹腔脏器破裂、急性腹膜炎、腹膜后血肿、腹腔积液、骨盆骨折、肺挫裂伤等病情后,李危石队长立即组织召开了骨科、普外科、胸外科专家会诊,并最終由普外科的王港和冀晓旭两位专家为患者进行了急诊手术,且手术相当成功,彰显了我院多科协作抢救危重症患者的综合实力!雅安加油,三院加油!

 

◇么改琦真情实感流露

      几天来一直在一种感动、激动、牵挂、担心的思绪中度过!为我们前方的战士,也为我们ICU团队中的每一位兄弟姐妹。我们前方的三兄弟博世宁在地震后医院还没有组队的时候就坚决要求说如果有医疗队一定要让他去,通知下来后,直接从值班岗位上就出发了。李强一接到电话就表示可以马上走,一点问题都没有。薛磊同样的二话没说,迅速就赶到医院集合,其实我知道他们三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困难,可在大灾面前,我的三位好兄弟挺身而出,勇于担当,医生护士职业的责任感,三院集体的荣誉感在他们身上彰显无余!这种感动的情怀同样来自于我们留守的后方,来自我们ICU的每一位兄弟姐妹,送走医疗队的当天晚上,ICU也是一个不眠之夜,李宏亮,安卫红迅速到岗顶班,一晚上收治三个极危重病人,全体值班医生护士配合默契,没有抱怨,没有怨言,震后的这几天来,大家一直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中,我们的医生护士纷纷表示,“领导,博士宁,李强的班我可以上“,“人不够,我可以加班“,“38311我来拿吧,今天我去负责所有病人的术前会诊吧“,等等,等等,不是豪言,也不是壮语,可这一句句实实在在的话语真正体现了我们ICU人在困难面前的团结,凝聚和担当,这就是我们的大爱,这就是我们的正能量,我为我们的团队骄傲,为我们的团队自豪!我爱ICU!我爱ICU每一个人

 

◇郑康   4 月23    16:23

  今天是我们到达四川雅安的第二天。随着震后48小时的到来,我们意识到后续到来的患者将存在伤口感染的风险,一旦感染扩散将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因此,在和当地医院的领导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后,我们协助医院的急诊科制定了相关的应急流程和多发伤的应急流程,并重新划分了急诊分诊区,建立了独立了的处置室和清创室。当一切刚刚就位时,远处传来了急救车的轰鸣声。一位在灾区进行救援的挖掘机司机,由于余震导致方向失控,造成车祸。患者胸腹髋部联合伤、骨盆骨折,病情危重。患者来诊时心率快,重度贫血貌,双下肢皮温低伴散在花斑,随时可能休克致死。急诊科的郑康医生、怀伟医生、谢蕊护士长和CCU的段俊滔护师立即冲到急救车前接诊,全程陪同患者进行了CT、胸片、腹部B超的检查,谢蕊和段俊滔在CT机旁协助患者开放静脉,留取血液样本,及时给予了大量的补液和输血等抗休克治疗,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未再发生进一步的恶化。

 

◇庄震   成雅高速

  这次的抗震救灾医疗队组织集合是非常迅速的,我周六中午的时候看到新闻,得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死亡30余人。我给血透室 朱老师打了个电话, 朱老师也看到了新闻,我说是不是感觉很像 08年那次,记得我们三院的血透医疗队出发时已是 516 ,也是一个星期六,也是 朱老师值班, 朱老师在电话那边呵呵的乐着,回忆到:“那次你去汶川灾区可是很狼狈的,手机充电器也忘了带,行李箱全是我和小李帮你打得包,你还记得吗?”我说我怎么会忘记,这次时间地点虽不同,但何其的相似,会不会再派医疗队去呢?我心里虽然在念叨这事儿,但嘴上并没有跟家里人说。

  消息很快得到确认,北医三院作为卫生部第一批抗震救灾国家医疗队将在震后当天赶赴前线。下午1点半开始,我的手机就被打爆了,我们肾科王主任、血透室、医务处不断的通知,消息一会儿一变,最后定于晚630到医院集合。我默默的自己着手准备,当我告诉家人的时候已经是330,她们一边帮我收拾东西一边埋怨我不早点儿告诉她们。我心里话说:第一,我没想到动作这么快,毕竟我院不是军队医院;第二,我也没料到一定派我去,毕竟我去过一次了;第三,去就去了,以我的经验,院里准备的物资只比我自己准备的更多,所以没什么可担心的,何必让家人多替我担心呢。

  护士长和我爱人送我赶到医院,北京大学的领导、北医的领导和三院的领导都来为我们送行,我接过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疗队的队旗,感到肩上的压力好大。乔院长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庄既是我们妇产科的女婿,又是医疗队的老战士,03年抗击非典,08年抗震救灾,这次去不仅要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把既往的经验告诉队友们,我们27名医疗队队员载着全院3000多员工的重托,一定要不辱使命,早日凯旋归来。”来不及更多的道别,我们直奔机场,在机场卫生部、北京市卫生局的领导做了简短的动员。晚930全体队员基本上是跑步上的飞机。

  我们上飞机最晚,显然一飞机的乘客都在等我们,可当他们看到我们统一的着装,北医三院的袖标,知道我们是第一批赶赴灾区的医疗队时,都对我们投来赞许的目光。直到下飞机时,所有乘客都静静的坐在椅子上目送我们医疗队员们都下飞机后才收拾自己的行李。这样的情形是我没有想到的,我们中国人的素质真的提高了,我们感谢国航CA4118所有机组成员,他们把飞行结束后飞机上剩下的食物和矿泉水都装包让我们带到灾区去;我们感谢同行的所有乘客,你们的等待、你们的信任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

  三院带来的物资有97箱,27名队员(包括女队员),人人肩扛手提装了一大集装箱,两名司机师傅都是当地人,浓浓的川音勾起了我5年前的回忆。那也是同样的一个深夜,我们的飞机在成都双流机场上空盘旋了足足40分钟,据说是因为余震不断临时采取的空中管制;而今年,我们在震后24小时内就赶到灾区,真是今非昔比。两辆大车驶上通往雅安的成雅高速,这条通往灾区的生命线平常只需要走1个多小时,今天却走了4个小时,一路上有路况的问题,有交通管控的问题。这4个小时是坐也不是,躺也不是,那叫一个受罪,但我看到一车车救灾物资源源不断的送往灾区,我一点儿也不困倦了,我们迫切的希望尽快赶到灾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儿科张娟刘慧强

      进入雅安的第二天,我们在市二院,今天宝兴的路通了,可能有病人来,我们在这检查了急诊接诊儿童急症的条件,设备,顺便帮她们产科新生儿转房,因为当地人惧怕地震,不愿上楼,产妇都住棚里,我和产护士长沟通,要有手消,病人分区,做好应急物品储备,一会等孩儿们洗澡回来给他们查体。下午病人陆续搬回病房,在二院的产科母婴同室和他们的儿科医师一起转房,示范新生儿查体,为了医疗安全,给他们的新生儿病历提了些建议。同二院副院长交谈得知,他们想建立新生儿病房,希望我们对病房布局、人员设置、规章制度等方面提些建议,我们观看了待建病房,对其中家属谈话区设置,卫生间位置不合理,洗手池设置,隔离病房设置等提了些建议,同时在后方领导、同事的帮助下,给他们提供新生儿病房设置、人员配比、预防院感消毒隔措施提供了我们的建议。来雅安两天,经历了大大小小的余震,把我们队员对地震的心理承受力磨炼地更强了,往往是晃动一来当地人尖叫跑开,我们还淡定的继续自己的工作。我们时时刻刻感受着后方领导和同事、家人对我们的关心、支持,我们会团结一致,发挥各自专业特长,为灾区人民多做事,体现三院人的精神。

 

◇肾内科史均宝   雅安医疗救助第三天

      今天是我们雅安救助的第三天,天气依然是阴沉沉的,但一点都没有妨碍我们救治伤者的热情。我和同事庄震,闫新龙到达雅安人民医院肾内科病房,看到雅安唯一的一台床旁血滤机已被送往芦山县,病房里病人非常拥挤,血液透析中心常规治疗病人已经严重饱和,马上和肾科医生协商,适当分流病人,腾出急诊救治的备用间。庄震书写了挤压综合征治疗的流程,马上发给了当地医院急诊科,骨科等相关科室。正当我们在紧急布置的时候,由公司捐助的床旁透析机及时运送到雅安,我们3个人共同协助当地工作人员装配和调试机器。下午4点左右,芦山转来一名71岁老年女性病人,直肠癌术后发生急性肾衰20天,地震发生时仍在治疗中,但家里房屋都倒塌了,医院也不能进行正常治疗,患者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血压净化治疗出现了严重的精神症状,直接转到雅安人民医院肾内科。这时候刚准备好的应急病房和血滤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和庄震询问病史,和当地医生商讨方案,小闫培训当地护士操作机器,开始了震后雅安第一例床旁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当方案和机器都准备好后,当地护士连接病人,这时候病人的血管通路出现了问题,小闫当机立断,调整了临时通路的位置,并坚持一直手扶管路直到机器能顺利运转。我和庄震观察病人在透析过程中的反应,随时调整透析参数,并向当地医护讲解血液透析滤过基本原理和处方的设置。病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神志明显好转,笑着对我们说,“我的运气真好啊,转出来就有大夫马上给我治了,我现在感觉好多了”。浓郁的川音带着暖意,我和庄震,小闫都笑了。

 

◇李强:

      到达雅安的第一天,当我和薄世宁处理完一例地震诱发严重哮喘的重症患者要离开时,icu病房门口的一位患者家属得知我们是来自北京的医生,拉着我的手请我帮忙看看他年仅14岁的儿子的情况。这例患者虽非地震患者,但看到家属急切的神情,于是我们详细了解了病情,提出治疗意见,安抚了焦虑的家属.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工作。

 

◇张娟:听着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 我们也十分心痛

      今早刚到二院,就看见呼啸而到的救护车开到急诊分检处,我和小强看见抱下来的是个孩子,忙冲了上去。原来是个被烫伤的2岁小孩,半侧躯体烫伤,水泡已破溃,需要马上处理!听着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我们也十分心痛,但伤口需要马上处理,在场急诊科郑康怀伟段俊涛递过盐水,我们立即用盐水冲洗创面,这没有三院的神药紫草油,就和急诊护士长谢蕊一起将烫伤膏涂在创面,告之需要补液、预防感染,然后孩子就转入病房了。忙碌的早上,希望这个宝宝早日恢复!

 

◇宗绍杰:“一切会好的,我们都在,会帮助你”

   423 ,我被派到地震伤员病房工作,到了那里首先去看了我院专家昨天做的三位骨折病人,一一向他们讲解了术后饮食锻炼等注意事项,并和病房护士一起探讨了骨折术后的观察内容,随后我去为今日手术患者讲解术前准备,其中一位患者让我记忆深刻。

  她左上肢骨折,腰椎也有伤,髋关节脱位,持续左下肢牵引,当我到她床旁问她在这里休息的还好吗时,她的眼泪流了下来,通过聊天,我得知她的房子全塌了,現在她已经沒有了家,听她讲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此时我要告訴自己:一定不要哭,她会更难过。

  我静了静心情告诉她:一切会好的,我们都在,現在我們会帮助你,將来家园国家会帮你重建的。有什么需要,随时和我们任何人说,大家会给你解決的。她又一次流出了感动的眼泪,连连点头,她的眼神中充满了信任。当我帮她脱掉全身沾满房子残渣的衣服时,她告诉我:“一点也不疼,你脱吧。我知道你为我好。”当我走出病房时,连连道谢……她和我年紀差不多大,她是那么!在这忙乱的震区病房里,我们的到来不仅让他们更多了解自身疾病,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心的温暖!我会继续努力,给予他们更多的帮助与更多的关爱。

 

◇宋金涛:

     雅安地震发生后,参加北医三院医疗队作为北京支援灾区的第一批国家医疗队赶赴灾区,到现在已经3天了,感触很多。

     首先是感动于灾区人民的坚强和全国各地人民对灾区的热支援。其次,是为自己做为北医三院医疗队的一员能为灾区人民尽一份力而感到高兴和光荣。

     我们在经过10余个小时的奔波后,于地震发生次日凌晨5点赶到雅安,经过短暂的休整就开始投入救援工作。灾区人民的痛苦和全国人民的期望就是我们的动力,支持着我们克服疲劳和不熟悉环境等不利因素努力工作。

     我作为一名胸外科医生,同我的同事王通一起,在没有胸外科专业患者需要处理时,就全力协助其他专业的同事工作,看着我们的领队李危石教授和张志山教授完成了一台又一台的骨科手术,肾内科的同事建了床旁透析,我们总觉得自己没有发挥出全部力量。

     今天( 423 ),我们终于在雅安开展了第一台胸外科手术,为一名在地震中被倒塌的房屋砸伤,造成多条肋骨骨折的患者进行了肋骨骨折的内固定手术,在我们医疗队的麻醉医生魏滨和当地医护人员的配合下,手术顺利完成,因为患者为老年人,且伴有肺挫伤,肺功能较差,术后返回监护病房,希望她能顺利康复。也希望我们能为灾区人民贡献更多力量

   

423

◇李危石      0:07

      震区的教学查房

      早上在雅安人民医院完成了一台脊柱手术后,赶到二院参加一个多发伤病人的抢救,下午四点又回到人民医院骨科进行教学查房。由于雅安市在地震之后,患者的治疗和转运压力很大,市人民医院有大量的骨折病人,今天我们在市医院完成了5台手术,但还有大量病人等待救治,而且其中有多位老年患者合并有内科疾病。为了能够为灾民提供最好的服务,保证医疗质量,我决定带领医疗队员及当地医生一起进行一次多科参与的教学查房。

      四点半查房开始。首先到每一位患者床旁看病人,大家认真为每一位患者查体,详细了解病情。之后我们一起在办公室内进行病例讨论,包括诊断、治疗方案、术前检查结果分析、合并症发生率及预防、病例书写、手术风险评估等内容,按照北医三院的标准进行了一次真正意义的教学查房。通过查房,大家对全部患者都有了全面的了解,保障了医疗安全。当地医生也从这次查房中体会到了北医三院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临床功底。

      尽管查房结束后已经很晚,但大家都很高兴,因为我们完成了在雅安灾区第一次多学科教学查房。

 

◇李危石   0:25

      我们队员们都非常能吃苦,能战斗!从北京出发到昨晚的医疗队会议结束,三十多个小时没休息,没有一个队员叫苦!今天各个队员根据各自专业特点都找到了适合的工作方式,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医疗队的作用。今天可谓是多点开花,成绩喜人!非常感谢每位队员的忘我工作,也感谢三院领导和那么多同事给我们的支持!这两天虽然很辛苦,压力很大,但每每想起有这么多亲人、朋友、同事甚至是自己以前的病人发来的祝福,心理无比温暖!危石

 

◇杨雪松   0:40  

      院感人在雅安:这次作为医院感染控制专业人员参加抗震救灾医疗队,很多感触和体会,来不及认真整理,没带电脑,只能用手机费劲地按出这些片段的文字,记录工作的点滴。

      1、院感控制在地震伤员医疗救治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到雅安不到两天我们开展了如下工作:(1)对雅安市三家医院所有伤员及伤情进行排查,了解震伤特点和感染隐患,并对三家医院感控工作全面了解。(2)协助医院对接诊伤员流程、区域合理规划、布置配备设施,根据救治流程划分接诊、检伤、清创、留观治疗区域,并合理规划感染隔离救治区域。(3)尽可能在临时帐篷病房做好床旁隔离、手卫生、地面及病床清洁消毒、医疗废物收集处理。(4)指导现场救护人员包括志愿者做好防护。(5)做好手术治疗保障,包括落实中心供应室、手术室、ICU感控要求,保障手术安全。(6)未雨绸缪,做好感控预案并做好准备,特别是针对震伤特点,随着震后时间的进展,感染伤口增多且有可能出现特殊感染如气性坏疽,准备出隔离检伤及清创观察区,准备手术预案明确诊治流程及消毒、隔离、物品、器械及废物处理要求并尽快培训到位。(7)手卫生:在临时帐篷区域配置快速手消,宣教医护人员、志愿者、陪住家属。(8)培训保洁、废物收集处理人员。(9)尽可能合理设置治疗、配液、换药区域。(10)注意对已清创的伤口及术后患者伤口感染的检视、换药,及时发现感染并隔离处置。

      2、致敬雅安市第二医院的院感团队:梁旭康副院长、刘永芬主任,他们思路清晰,行动迅速、指挥明确、执行高效,医院感染管理井然有序,是我们院感人的骄傲!

      3、感谢北京质控中心、武主任、我的同事们以及所有院感人强大的后援支持,随时随地的咨询、流程指导和文献培训资料支持!也代表雅安人民感谢你们!

      太费劲了,敲完这些文字,我也快需要骨科大夫救救我的颈椎了这一刻真恨为什么乔布斯当初没有设计方便救灾应急用的文字输入功能!!

 

◇李危石   6:18

      一阵不大不小的晃动把我从梦中唤醒,又余震了!经历了多次余震,心理承受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再睡会!

 

◇李危石   6:52

      早上好,第三天开始了!头两天收获很大,今天我们会再接再厉,把好震后72小时的生命之门!

 

◇李晓光   6:55

      亲爱的前方将士,后方家人,充满爱的正能量的传递,让我们喜悦和兴奋,就像打了鸡血,这也是三院人工作的常态。但不可能永远处于黄金72小时。我们的身体会开始抗议哦。一切感同身受,大家保重!!!保重!!!

 

◇周谋望   7:03

      MorNing! 我今天随国家医疗专家组从成都大本营出发前往雅安 前方兄弟姐妹们需要啥告诉一声呀

 

◇徐娟   7:07

      床在震颤,一看表555分,余震在给我们叫早儿呢!哈哈

 

◇胥雪冬   7:11

      多吃多睡,抓住一切时间休息,保存足够的体力!随着救援的推进,大家就会顶不住的。现在的精气神都是开始的兴奋。最重要的是安全!

 

◇刘慧强   7:26

我们的房间很结实

 

◇刘慧强   7:47

      新的一天开始了,即将到72小时,昨天把大家的感想整理了一下,很有触动。

 

◇刘慧强   7:55

       今天上午和李危石队长、积水潭田文、邢永刚、陈欣教授去中医医院进行了来到雅安后的第一次教学查房,然后返回二院,和漂亮的张娟姐姐一起应二院程副院长的邀请对医院新生儿查房、指导新生儿医生查体、对即将成立的新生儿病房的布局、管理制度提出建议,并与后方童主任联系,形成一些书面文件留下来以便参考。此外摸查雅安市目前儿科的救治能力:现有三家医院人民医院实力最强,配有PICU,NICU,各有一台呼吸机,但没有除颤仪,目前还没有因地震而住院的患儿;二院医生很辛苦,一共5个人,需要管门诊、病房、新生儿、产房,有一台好久没用过的呼吸机,看到别人的辛苦,想想我们在三院的幸福,很满足;中医医院只有一个儿科医生。唯一有危重病救治能力的是人民医院并且人员配置较多,下一步我们准备把工作重点放在二院,一是可以帮助新生儿查房,二是万一病儿多时可转至二院可以帮忙救治患儿。

      晚上总结会后队长让我把大家的所感所想整理一下为大家保留好资料,我想这是一次宝贵的人生经历,无论文字还是影像资料都值得我们珍藏。临危受命,希望我们不辱使命;余震不断,希望我们平安回家。我很庆幸能遇到你们这样的队友、队长,珍惜与你们在一个战壕工作的时间。

恍惚间,来到雅安已经第二天了。没有大的震动,只是余震不断,早晨吃饭时听说有3次较大的震动,可自己没感觉到,可能是睡得太沉了。尽管是第二天,感觉已经适应这里的气候、余震、工作环境;虽然是第二天,但仍有祝平安的短信不断的传来,我的身边不仅仅有医疗队的战友,还有许多同事、家人、朋友,现在是午夜1点,刚过去1次余震,就看到乔院长、高院长微信上的平安祝福,天很阴,心很暖。

 

◇周谋望   8:01

      张纯已经电我 会给大家带人工泪液

 

◇段俊滔:

      谢谢领导,我们太需要了

 

◇姚宏伟   8:09

      “黄金72小时”刚过,希望还会有更多的同胞被救出,期望还有更多的救援奇迹发生!各位战友,你们最棒!

 

◇幺改琦   8:27

      几天来一直在一种感动、激动、牵挂、担子心的思绪中度过!为我们前方的战士,也为我们ICU团队中的每一位。

 

◇郭丽   9:05

      气性坏疽的手术注意防护,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已叮嘱了徐娟护士长,带了几个一次性手术包,先用,同时注意病例的收集。

 

◇姚宏伟      9:31

      “黄金72小时”并不是严格的“死亡时限”,这只是媒体对救援的一个感性描述。灾难发生后,对生命的寻找远不应止于72小时。 2008年汶川地震中,一名60岁老人在被困11天后终于获救;1985年墨西哥8.1级地震,许多被埋超过一周的人都存活了下来,甚至包括58名婴儿。而2005年巴基斯坦7.6级地震中,一名青年在废墟中被活埋27天,不吃不喝,奇迹生还。 期盼生命的奇迹再现!

 

◇张娟   9:37

      今早刚到二院,就看见呼啸而到的救护车开到急诊分检处,我和小强看见抱下来的是个孩子,忙冲了上去。原来是个被烫伤的2岁小孩,半侧躯体烫伤,水泡已破溃,需要马上处理!听着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我们也十分心痛,但伤口需要马上处理,在场急诊科郑康怀伟段俊涛递过盐水,我们立即用盐水冲洗创面,这没有三院的神药紫草油,就和急诊护士长谢蕊一起将烫伤膏涂在创面,告之需要补液、预防感染,然后孩子就转入病房了。忙碌的早上,希望这个宝宝早日恢复!

 

◇王港   10:03

      手术进行中,张嘉配合志山做胫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这是今天3台手术的第一台

 

◇张枫转闫新龙   1019

      距雅安地震已经过去48小时,不安的情绪笼罩着每个人的心里,雅安温热潮湿的环境为细菌微生物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生存环境,晚一分钟的救治,伤员就会多十分的危险。

      至宝兴的道路打通了!一个鼓舞人心的消息!让我们每一个医疗队员不禁热血沸腾。我们是又紧张又期待,紧张的是大批重伤员转运过来以后我们能否成功救治各种严重复合伤、多发伤、挤压伤的患者;但我们更期待的有重伤员转运过来以后能够发挥我们每一个人的最大力量,发挥我们个子的专业特长,不辱使命!经过昨日对雅安三家大医院的摸底,市人民医院有能力接受重伤员,但即使是这家雅安市最大的三甲医院也缺乏大量的物资和抢救设备,肾科病房和血透室仅有的一台床旁血虑机也被调借但其它地区,我作为一名血透室护士,感到万分的焦急,就像一名战士手中无抢,怎么打仗呢?我协助肾内科护士长在史均宝大夫和庄震大夫规划了肾内科病房和血透室的物资和环境。在多放努力下,今天中午,金宝公司赠送雅安市人民医院一套床旁血虑机送到了!我们像迎接亲人一样,和肾内科杨主任一道将新的血虑机护送到五楼。并立即安装调试,以使得机器马上可以投入使用,芦山县转运过来的一名老年患者需要立即进行血液透析,但是人民医院的床旁血虑护士对床旁血虑特别是新机器的操作并不熟悉,于是我总挑重担,为病人接血,调试血流速,患者血管通路在右股静脉血流总是不能达到要求流速,我急出一身汗,终于经过改变体位,在管下垫纱布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角度血流速从一百到一百五再到两百,顺利的完成了人民医院震后第一例床旁血虑治疗。病人乐了,家属乐了,我很欣慰,我很骄傲。

 

张洪君转自谢蕊    8:51

      张主任,今天徐娟护士长随张志山医生进行了3台手术,血透小闫已经配合完成了第一例血透,薛磊一直在第一医院的ICU工作,协助观察和护理的复苏患者已恢复神志,一会儿他还要去第二医院看一位外科术后患者,我和小段在急诊协助重病人的接诊和转运,并制定了相关急救流程,外科的冯英和骨科的小宗一起制定了患者入院和围手术期相关流程和宣教,并深入病房亲自做了健康宣教。以上是今天的工作。

 

◇李强   10:54

      到达雅安的第一天,当我和薄世宁处理完一例地震诱发严重哮喘的重症患者要离开时,icu病房门口的一位患者家属得知我们是来自北京的医生,拉着我的手请我帮忙看看他年仅14岁的儿子的情况。这例患者虽非地震患者,但看到家属急切的神情,于是我们详细了解了病情,提出治疗意见,安抚了焦虑的家属.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工作。

 

◇宋金涛   11:19

      胸外科 王通 宋金涛 完成了一台肋骨骨折的内固定手术

 

◇郭莉:

      李危石主刀今天第一台L2-4椎板减压内固定于935切皮

 

◇段俊滔   11:25

      昨天救治多发伤病人,到处是红色的身影

 

◇阎新龙   11:35

      史均宝在讲解治疗方案

 

◇阎新龙:

      庄震在书写治疗参数

 

◇闫新龙   11:38

      闫新龙培训肾内科护士完成新机器管路安装,接血,参数设定等治疗。

 

◇冀晓旭   12:03

      伟大的母亲、女儿、妻子---北医三院麻醉科医生俞晨。我是下午330接到医院通知参加雅安医疗队,那时俞大夫刚刚带着女儿去学钢琴,接到我的电话她很平静只是叮嘱我准备好东西别让父母担心。老婆和女儿赶回家后,一进家门我就看见她的眼圈突然红了。说实话,我也不想离开她们,可是国家更需要我俞大夫马上检查我整理的行李,提醒着我一些在外的注意事项,到灾区注意安全,尽可能的多救治伤员…家里就交给她了。四位老人,两个孩子,她身上的重任也不轻呀!大女儿刚5岁多,是个淘气的宝宝,小儿子还没满百天…到灾区2天多了,间断打电话回家,发现女儿在家玩的不亦乐乎,儿子更胖了,父母心态也平和了…老婆,你的努力我会记在心里的。

 

◇宋金涛   2013-04-23   12:30

      雅安地震发生后,参加北医三院医疗队做为北京支援灾区的第一批医疗队赶赴灾区,到现在已经3天了,感触很多。首先是感动于灾区人民的坚强和全国各地人民对灾区的热支援。其次,是为自己做为北医三院医疗队的一员能为灾区人民尽一份力而感到高兴和光荣。我们在经过10余个小时的奔波后,于地震发生次日凌晨5点赶到雅安,经过短暂的休整就开始投入救援工作。灾区人民的痛苦和全国人民的期望就是我们的动力,支持着我们克服疲劳和不熟悉环境等不利因素努力工作。我做为一名胸外科医生,同我的同事王通一起,在没有胸外科专业患者需要处理时,就全力协助其他专业的同事工作,看着我们的领队李危石教授和张志山教授完成了一台又一台的骨科手术,肾内科的同事建了床旁透析,我们总觉得自己没有发挥出全部力量。今天我们终于在雅安开展了第一台胸外科手术,为一名在地震中被倒塌的房屋砸伤,造成多大肋骨骨折的患者进行了肋骨骨折的内固定手术,在我们医疗队的麻醉医生魏滨和当地医护人员的配合下,手术顺利完成,因为患者为老年人,且伴有肺挫伤,肺功能较差,术后返回监护病房,希望她能顺利康复。也希望我们能为灾区人民贡献更多力量。

 

◇冀晓旭   12:44

      刘院长从北京带来的物资,正要搬上楼

 

◇冀晓旭   13:07

      手术结束,徐娟护士长整理手术器械

 

◇周谋望   13:30

      我们达到,准备去骨科。

 

◇金昌晓:

      请刘院长、周主任向我们的医疗队员们问好!

 

◇山水   14:10

      危石组长查看今天术后病人。

 

◇冀晓旭   14:19

      与周主任汇合。

 

◇宋金涛   14:27

      周老师带来了领导的问候。

 

◇段俊滔   14:45

      急诊科郑康大夫讲气道管理。

 

◇郭莉转自手术室徐娟:   14:51

      接到任务是 420 中午I点,当时正陪父母在房山看望术后的舅舅。听到这个消息,父母和老公的神色骤然凝重,但转瞬即叮嘱我别着急,抓紧时间赶回医院。路上儿子不停地问:"妈妈,您是真要去四川吗?""您到了那一定要注意安全,别一见到蟑螂就大叫啊"听着儿子的叮嘱,我眼睛有些发酸...抵达成都后,接到老公电话,说儿子晚上11点儿子都睡不着,担心我的安全。是啊,儿子本不是爱表达的孩子,妈妈怎能不感动?放心吧!儿子,妈妈会保重自己,拯救更多的伤者,早日归来!

 

◇周谋望   15:36

      人工泪液已经送到,保护好你们的眼。

 

◇阎新龙   15:41

      陈香美院士看望北医三院医疗队救治的CRRT患者。庄震医师介绍病人基本情况,陪同陈香美院士看望病人,并讲解病情。

 

◇杨雪松   16:04

      谢谢周主任,谢谢张纯!电脑刘院已带到,谢大家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