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沟通 从心开始——肿瘤医院工会启动“人文医学沟通技能竞赛”活动
“人文医学沟通技能竞赛”活动是肿瘤医院工会要求各工会小组2014年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
2014年2月13日下午,学术报告厅,院工会举行了“人文医学沟通技能竞赛”活动的启动仪式。党委书记朱军、院工会委员会委员和工会小组长、门诊部各岗位职工的代表,以及院内部分职工参加了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由院工会主席许秀菊主持。被邀请到的我院结直肠外科主任顾晋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孙健升教授分别做了《医者辛路----情商、智商、梦想》和《有效沟通 从心开始》的讲座。
人文医学沟通技能竞赛活动动因
医学发展到今天,我们感到沟通的绝对重要。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是西方一位医生---特鲁多的隽语,它被镌刻在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作为医务工作者,尤其是从事肿瘤防治的医务工作者,我们更是常常感到医学的有限,体会到爱莫能助。面对或是忧伤,或是沮丧,除了需要我们用科学的态度、专业的水准诊疗之外,还需要我们什么?
医学是科学与人文的结合体,二者相辅相成才能最好地体现医学的本质属性,体现“医乃仁术”的精诚大义。医学的人文属性体现在医务工作者对生命的敬畏中,体现在对患者的真切关怀中。
有权威调查显示,80%的医患矛盾是由沟通不当所致。显而易见,有效沟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阻止矛盾发生发展。然而,医学工作者是怎样认识沟通,在沟通行为中是否有值得规范的地方?
医务人员是实现人文关怀回归医学的重要载体。但长期以来,医务工作者多数行为侧重于知识和技术层面,而与患者沟通则是自己日常习惯行为的自然发挥,很多言语是率性使然,缺乏规范和要求。这意味着沟通是医务工作者需要提高的人文医学技能。
“沟通技能”已经同等于“临床技能”,两者共同构成了医学的执业技能。为有效提高我院职工执业技能,院工会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人文医学沟通技能竞赛”活动。
两个报告“撬动”思维杠杆、引发头脑“风暴”
顾晋教授在情商、智商、尊严和梦想等几个模块的讲解中,利用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和文字史料向我们展示了国内外人文医学发展的进程、成果,渗透了他几十年行医经历的感慨和对人文医学独到研究的足迹,使我们真切感受到行医与沟通的臼杵之交,体会到越是在当前“肩摩毂击”大医疗量的情况下,越需要我们借助于沟通技巧,以平和心态与患者沟通。
孙健升教授以“伟大的事业需要一颗真诚的心与人沟通”开始了“有效沟通 从心开始”的演讲。他通过与在场人员语言、形体互动等“戏谑”形式,在活泼了现场氛围的同时,告诉我们医患沟通要“贴心”:病人在医院里是最重要的人;在“医治”和“疗慰”的医疗活动中,疗慰是贯穿始终的温柔“利器”;要让患者及其家属感到安全感、亲切感、专业感和满意感,医务工作者就必须成为患者的“心理保健医”。结合各工会小组即将开展的沟通技能竞赛,孙教授列出了需要提升的沟通十大技能:能聆听、能慰藉、能辨清、能清楚、能一致、能控制、能及时、能尊重、能借力和能反馈。孙教授告诉大家人际关系始于沟通,要做到用心聆听,心到手到、心诚话暖。同时,他还讲述了与不同习惯上司沟通、与同事沟通的方法,列举了沟通中可能会遇到的障碍以及处理的方法等等。
两位教授的讲座不时引来聆听者掌声和共鸣声。大家深刻感受到沟通无处不在、无处不精彩、无处不重要。
肿瘤医院工会主席 许秀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