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视窗

首页» 基层视窗

如何开展英语教学?—— 公共卫生学院双语教学兴趣小组活动纪实

 

20129月14日 ,公共卫生学院双语教学兴趣小组举行新学期的第一次活动。此次活动由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的三位老师主持(刘晓云、方海、梁立霖)。来自学院各个系室的近30名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徐善东全程参与活动,并分别对双语教学和兴趣小组活动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本次活动采用英语作为交流语言。

在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副主任、双语教学兴趣小组组长吴涛对于主讲人进行简要介绍之后,兴趣小组活动正式启动。此次双语教学活动主要围绕一门新开的英语课程展开讨论——卫生系统和卫生政策,这是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的几位老师在新学期为本科生新开设的一门以英语教学为主的选修课。本次活动的目的是通过讨论该课程的设置和实施,相互交流英语教学心得,同时对本课程的设计提出改进意见。

刘晓 云副教授首先代表该课程的教师团队对课程设计做了简要介绍。该课程面向大学 2-3年级本科生。他们尚未学习过任何公共卫生课程,因此该课程设计的出发点是为学生介绍最基本的卫生政策和卫生系统知识。学生们将以小组为单位,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一篇与卫生系统和卫生政策有关的综述和分析。 方海教授 和梁立霖博士也根据他们授课的经历,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和遇到的困难阻力:一、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学生对讲课过程中使用的一些专业术语有时难以理解;二、学生对提高英语能力、了解卫生系统和政策知识有着浓厚兴趣,但由于该课程是选修课,对于课前阅读、与老师课后交流等方面并不积极。

参加活动的老师一致认为,几位 任课老师在课程准备上花了大量精力,课程设计很有新意。同时,对于如何改进该课程,参会老师积极提出宝贵意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 学生对选修课,尤其是一些新兴和边缘学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不够,因此在课程设计上应该注意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活动。比如,加强案例教学,在课堂发言和报告中提供一些精神和物质的奖励措施,等。

2. 课堂中的学生报告不要等到课程最后才安排,可以在课程中间加入一次报告的活动,甚至在每一次课中都可以由学生做一些口头的报告。

3. 鉴于选修课的特点,考核方式应该灵活、实用,不应太难。

4. 关于专业词汇, 任课老师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一些重要的专业术语给予详细的解释,也可以制作一个专业术语列表。

双语教学兴趣小组活动旨在交流双语教学经验,搭建教师交流平台,促进英语交流常态化,老师们逐一进行了发言。新参加团队的年轻人主动进行了自我介绍,老成员们也对于本次教学案例进行了剖析、提出个人独到的见解。大家在讨论中提供的意见和建议也必将更好地改善《卫生系统与卫生政策》课程的实施。与会的老师都认为双语教学兴趣小组活动为他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交流渠道,对今后的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学,将有重要的帮助。

公共卫生学院工会

2012-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