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医院医疗队员从抗震一线发来的报道
“我们是来救人的,绝不能自己先倒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玉树第一晚纪实
据玉树前线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队14日晚18:20抵达青海玉树机场,机场已经聚集了42名继续转运的重症伤员。队员们不顾高寒缺氧造成的极度不适,卸载物资并协助转运病人。4个多小时的高强度劳动造成高原反应加重,三名女队员已经无法行走。由于机场断电,医院配备的制氧机无法使用,情况危急。旅途的奔波和高原反应的折磨让队员们面色苍白,头晕无力,每一个人都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大家互相勉励道:“坚持再坚持,等适应就好了,我们是来救人的,绝不能自己先倒下。”等到所有病人安全送到飞机上,队员们才长出一口气,瘫倒在地。
晚十点多,转运病人的专机抵达机场,准备接这三名队员飞抵西安。急诊科贾春玲护士说:“我们不能当逃兵,我们要和团队在一起,一起救治灾区的伤员。我们能坚持,一定会挺过来的。”
“这个团队太优秀了,”队长姜可伟激动地说,“我们的队员到达机场发现这里的条件比没有电、没有水、没有饭、没有房子住,更别说网络了,甚至手机信号都没有。机场满满的只有准备转运的重病人和数百箱混乱的物资。大家二话没说就开始干活,没有抱怨,没有叫苦,更多的是在说我们这个样子怎么为灾区人民服务呢?彼此照顾,彼此鼓励要坚持、要坚强。”姜大夫坚定的说:“我们是一个团队,一定要实现对王院长的承诺——15个人健康安全,一个也不能少。”
夜色越来越深,寒气逼人,在玉树机场候机大厅,满满睡着我们可爱可敬的医疗队员,条件的艰苦气候的恶劣没有挫败白衣战士们救援的决心,支撑他们的是心里对灾区人民的爱和医务工作者的责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两办)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队受青海卫生厅委托在卫生部首批抗震救灾医疗队中设独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站”
据玉树前线报:由于玉树地区不具备充分的救援医疗条件,灾区病人悉数转往机场及周边,等待转运及救治。16日早7:00,安置在玉树机场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队员已经开始在伤员中进行巡诊,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在卫生部首批抗震救灾医疗队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所带200余箱价值66万余元的医疗急救药物和设备器械是最全面的,医院在准备救援物资时,根据汶川地震救援的经验着重增加了骨科、普外缝合、消毒清创等物资设备和药品。甚至包括心脏按压泵、脊柱板等特殊物资设备。青海卫生厅认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队具有独立开设卫生站的条件,委托医疗队在玉树机场设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站”。这是卫生部首批抗震救灾医疗队唯一开设独立医疗点的医疗队。16日一上午,医疗队接诊转诊重伤员70余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两办)
“为了藏族孩子脸上纯真的笑容”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玉树机场医疗站救治藏族重症伤员纪实
玉树抗震救灾前线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队受青海省卫生厅委托,在玉树机场设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站。由于机场聚集了大量急待转运的重症病人,伤情较重而且许多伤员未来得及及时处理救治。尽管缺少检查手段、物资缺乏,但医疗队员克服高原反应开展原地救助,间断吸氧以保持自己的体力,快速准确的处理病人。上午成功救治转运病人70余名。
当看到缺医少药、食品匮乏的灾民,队员们纷纷取出自己的食物、水、药品送给他们。藏族同胞们用不流利的汉语说着:“谢谢!谢谢你们!”更加难忘的是一位藏族小朋友的眼神。他只有4岁,刚刚在地震中失去了母亲,股骨远端骨折,父亲也有下肢严重骨折伴有胸部开放性损伤,病情较重。医疗队员们对父子二人的伤情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伤口进行处理,固定骨折部位,详细告知注意事项。处理伤口时孩子不哭不闹也不说话,茫然畏缩的眼神让人看着心都痛了。医疗队员拿着从北京带去的小蛋糕递给这位藏族小朋友,他接过来,用稚嫩的声音怯怯地说:“托及其!(藏语:谢谢)”一丝原本这个年龄孩子该有的纯真笑容浮上他那红红的面庞。为了藏族孩子的笑容,为了玉树灾民的笑容,我们医疗队员再苦再累都觉得非常欣慰。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两办)
心系玉树,100余箱医疗物资捐赠灾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此次携带的由医院统一调配的救灾物资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仅是在玉树机场连夜现场展开救治,以及在玉树机场候机楼建立北京市医疗队中唯一独立医疗救助点,还与青海省藏医院联合建立主要服务于藏族同胞的联合医疗救助点。
在医疗队转战格尔木离开玉树机场前,经与青海省卫生厅驻玉树前线指挥部协商后,向灾区人民捐赠了部分食物、饮用水和药品;向震区捐赠了部分药品和医疗器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携带其余100余箱救灾物资抵达格尔木,继续进行救援任务。图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捐赠的救灾物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两办)
卫生部抗震救灾专家团第一例手术
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队成功实施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队成功实施一例藏族重伤员外伤颅内血肿的开颅手术,此例手术为此次卫生部抗震救灾专家团第一例救治危重地震伤员的手术。手术的成功引起当地广泛关注,格尔木电视台对此进行专题报道。
仁爱敬业、精益求精是北大人民医院92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在一代代人民人身上传承发扬。远在千里之外的格尔木,这种医者风范挽救了藏族花季少女的性命,还将在灾区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挽救更多在群人民的生命。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两办)
紧要关头 医疗救援物资雪中送炭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支援解放军第二十二医院手术消毒设备
医院中心手术室装备的便携式消毒机一台我院携带的救灾物资再一次在最为紧急的关头发挥重要作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立即调配出发前由医院中心手术室装备的便携式消毒机一台、消毒用蒸馏水40瓶、一次性手术衣40件提供给解放军第二十二医院使用,并委派中心手术室张莉莉护师指导当地医院设备的安装和使用,并协助完成多批次手术器械的消毒。张莉莉护师刚刚在格尔木市人民医院参加完一台手术,现在已经再一次站在手术台上,并将连续参加三台复杂骨折患者的手术。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
震后第七天,伤员并发症护理凸显重要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护理团队以多种形式促进灾区医院整体护理水平提高
李立护师具有10余年的骨创伤科护理工作经验,也向大家介绍了骨折病人卧床期间应注意预防感染(预防肺部并发症和泌尿系感染)、疼痛管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功能锻炼的目的与方法等,有利于护理人员帮助病人早日康复。
经过此次交流,当地医院的护理人员感到收获很大,她们觉得医疗队护理专家们提出了非常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使她们能够应用先进的知识和经验为灾区伤员提供更好的护理,促进了抗震救灾工作的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