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视窗

首页» 基层视窗

人文与医学的融合——公共教学部医学人文学系权益杯精品活动之北京大学国际...

20151123日下午,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人文学系工会组织学系教师来到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观摩学习。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坐落于昌平区生命科学园内,到达医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醒目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字样的巨石,巨石旁的苍松傲然挺立,仿建的北京大学西校门蓝匾红门以及未名湖畔的博雅塔,使浓厚的北大人文气息扑面而来。医院的工作人员向人文学系教师介绍了国际医院的整体概况。

北大国际医院于201412月开始投入使用,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有1800张床位、46间手术室,能够为周围100万居民提供医疗服务,不论是医院的规模还是信息化水平都达到亚洲第一。该医院同时还是医学部的第九所附属医院,除了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还承担着教学、科研任务。我们到达的这一天刚好是国际医院正式进入医保系统的首个工作日。

我们首先来到门诊大厅,这里空间宽阔,为方便数量众多的患者同时就诊和便于人流疏散,大厅建有三个出入口,设有两个咨询台。在门诊大厅的西侧,专门为儿科门诊留有一块区域,该区设有专门的儿科药房及检验室,带孩子就诊的家长在儿科门诊区即可解决看病、化验、取药等一系列就医环节,而不必在门诊大楼内四处奔波,不仅大大缩短儿童就诊时间,而且为患儿和家长提供了便捷条件。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医院为患儿及其家属着想的理念。儿科门诊的墙上悬挂着充满童趣的图画,给人一种温馨而活泼的感觉。

随后我们参观了急诊药房、采血室和门诊药房。医院将采血室设在整栋大楼的中心位置,患者从门诊楼的任何一个区域前往采血室都不会超过200米,采集的检验标本通过气动装置便可直接送到检验中心,不必使用人工送检。为方便患者及时取药,门诊药房不仅设有多个取药窗口,而且在患者人流量大时,还可同时开放药房的两侧发药。从医院的建筑设计、承担不同功能的区域设置以及很多细节上看,无不体现出医院“以患者为本”的理念。

我们走过长长的楼道,来到病房区。病房有三人间,也有一人间,最体现人文关怀精神的是卫生间。淋浴区的墙上安装有坐凳,病人可坐着洗澡;坐便器边装有扶握杆,病人起坐时可以扶握。医院的病房全部在建筑物的南边,是阳光最充裕的方向,从玻璃窗可远眺西山。弧形的护士站里有一间可容纳多名医生的办公室,两边都有门,方便患者及家属与医生交流。在护士站的后部有一扇门,这扇门将医生办公室、更衣室和休息室与病房分隔开。平时这扇大门是封闭的,除医生可持门卡进入外其他人无法进入。我们在医生办公室里透过明亮的玻璃窗看到了急诊区楼顶的直升机降落台。医院工作人员介绍,从急救飞机在停机坪降落到将病人推入急救室的过程将不超过两分钟。

通过楼道可达办公楼,在楼道的墙壁上悬挂着图片,有未名湖畔的夕阳晚照,也有荷花池里的婷婷莲叶,更有北大校园的灰瓦红墙。虽然医生的办公室、走廊等全部设在北侧,但是走在略显清冷的走廊里,我们感受到的却是医院对病患的温暖情怀。北大国际医院从建立到投入使用,不仅从硬件设施上体现出对病人的关怀,从医院的服务和管理方面也力求贯穿以病人为本的意识。如何将北大的人文底蕴和医学服务结合起来?如何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恰恰与我们医学人文教师的工作主旨相契合?教师们都认为我们的专业在北大国际医院的未来发展中大有可为,希望能够为国际医院的发展尽绵薄之力,使国际医院成为“设施一流、服务一流”的国际化医院。

公共教学部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