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代会

敖英芳书记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五届三次教代会上的讲话

 

在医学部第五届三次教代会上的讲话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   敖英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刚刚迈入新的一年的时刻,我们在这里举行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五届三次教代会。首先,我谨代表医学部党政领导班子,向在座的各位代表和同志们,并通过你们向北医全体教职员工致以诚挚的问候!对大家在过去一年中给予我们的信任、理解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大家为北医的建设和发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致以崇高的敬意!

2010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我国成功举办了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战胜了青海玉树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民生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对北医来说,过去的一年同样是以改革促发展,以奋斗创佳绩的一年,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医学部在教学、科研、医疗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各项建设蓬勃开展,培养人才、科研创新、服务社会的职能得到了充分体现,为北医的下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代表医学部党政领导班子向大家做工作汇报,请各位代表审议。由于报告内容较长,为节约时间,我将择重点进行汇报。

一、继续深化教育教学工作

经过两年的反复研讨与论证,医学部于2010年正式实施教学改革工作。改革以临床、基础医学八年制为先导,逐步辐射到其他专业。为了确保效果,我们先后组织召开了教学改革阶段汇报会、“新途径”教学改革方案论证会,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为教改的全面开展做好了多方面的准备。按照教育教学一体化改革的整体原则,启动了各专业基础医学阶段实验改革,逐步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比重。在基础医学理论课程整体优化的同时,探索实施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学习,并全程关注和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立足于改革的实际需求和专业培养目标,医学部积极协调组织各学院启动了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在遵循医学部整体教改的框架下,各学院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不断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例如,基础医学院顺利启动了“新途径”教学改革;第一医院坚持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递进式PBL教学方法,同时加强以“综合临床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医生素质教育体系,探索科学合理的职业精神培养模式;公共卫生学院逐步形成了具有预防医学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进一步完善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流行病学与社会医学》等课程建设。

在改革过程中,我们更加注重强化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科研能力,促进医学生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制定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并于2010年4月启动了第一届大学生创新实验活动的申报工作。我们还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临床能力大赛,全面展示临床专业学生的整体水平,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在积极建设已有基层卫生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将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纳入基层卫生实践基地,并组织专家对北京市红十字会血液中心、航天总医院开展教学基地评审,为医学生了解我国基层卫生事业现状,树立全科医学和社区服务观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医学部继续加强课程建设,《儿童口腔医学》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护理学基础》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同时,我们的教学条件也在不断地改善。通过大规模培训、定期答疑和上门解决困难等多种技术支持方式,优化服务,加大宣传,逐步推进医学部课程中心建设工作,帮助广大师生顺利使用课程中心平台辅助教学。相关部门还联合完成了PBL专用教室设备建设、校内各学院教学资源建设以及四家本科临床学院临床技能实验室建设等项目。

在推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注意不断完善和促进教学管理,进一步加强质量控制。多次组织教学管理工作交流会,就临床医学专业培养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结合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组织临床教学专家启动了《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二级学科临床实践要求》的修订工作,进一步规范临床实践内容及相关要求。过去的一年中,医学部先后组织各学院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学生代表分批赴台湾地区阳明大学等多所高校交流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邀请国内外医学教育专家,就全科医学、PBL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报告和示范教学。同时,我们还加强师资培训,及时修订完善了教师评价机制中的教学部分,全方位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过去的一年中,医学部研究生教育的各项工作也取得了预期成果。通过采取加大推免比例、加强招生宣传、举办夏令营等多种措施,吸引优秀生源。2010年暑期,首次举办了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来自38所全国重点高校的268人参加,专业背景涵盖了基础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化学等许多方面,最终有156人被提前录取。2010年,经推荐免试招收的研究生比例明显增高,推荐免试生、全国统招硕士生和公开招考博士生中来自“211”工程以上院校的生源均高于2009年。

一年来,研究生教学改革工作稳步推进,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医学部相继启动了研究生课程改革二期建设工作以及研究生政治理论课程的改革,启动了四年一度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工作。各学院(部)对专业课程也做出了相应调整。开设了首个网络教学课程《生物医学安全与法规》,受到了学生欢迎,重点筹备开设了《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课程,全面推进研究生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此外,有44名研究生获得了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另外,91名同学参加短期交流、培训和国际会议,有8名同学荣获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

为了适应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加强医学及相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我们新增了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及应用心理学硕士专业学位,已拟定于2011年招生,相应的培养模式和方案正在完善。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已上报国务院学位办待批。在充分保证教学资源与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加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比例。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学术型为主,硕士研究生教育则以培养多种类型的应用型人才为重点。为了进一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我们不断强化导师教育育人的职责,通过举办研究生导师培训会,对新上岗的160多名研究生导师进行了专门培训。2010年还首次开展了由广大研究生投票选举心目中的优秀导师代表“良师益友”,有30名导师获此殊荣。

 

一直以来,我们坚持以重点项目为主导,推进高水平继续医学教育,开展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产生了良好影响。2010年,在完成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骨干访问学者项目、为有关省市卫生厅和兄弟院校委托培养学科骨干等工作的基础上,安排了两期北京市卫生局对口支援什邡市卫生人才培训班公共课程讲座。4月,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软件升级改版正式上线,增加了学员网上报名、教师管理功能,强化了查询统计功能,对年终数据统计提供了方便。通过与华医医学教育中心合作,开发了住院医师第二阶段考试的网上报名和成绩查询系统,推进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信息化建设。校内继续教育系统全面应用得了初步成效,附属的6家临床医院校内继续教育系统正式与北京市并轨,医学部作为北京市第19个区县,对6家附属医院开展的北京市区县级项目进行审批、监督、抽查、考核等工作。

 

2010年,医学教育研究与服务也取得了显著成绩。通过密切与主管部门和国内医学院校的沟通,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推进我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的实施,初步建立了我国临床医学教育认证制度。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完成了《中国临床医学专业认证指南》,严格规范了认证的工作流程,并完成了汕头大学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认证试点工作。设在医学部的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委员会秘书处,也在逐步规范认证申报审批程序,建立认证数据库和专家库,建设了工作网站,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启动了2010年医学部教育教学改革立项,从各学院、临床医院、教学医院申报的50个项目中评出重点项目8项,一般项目24项。

 

二、科研与学科建设

2010年,我们的科研与学科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步入了高层次快速发展的轨道。

首先,科研竞争力不断增强。2010年,共获得批准各类科研项目、课题397项,批准经费一亿八千多万元。其中,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3项,经费8644万元,批准项目和经费数创历史新高。批准项目数、总经费分别比2009年增加45项、1100多万元,值得一提的是,面上项目批准数大幅提高,比2009年增加了31%。此外,第一医院 赵明辉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获得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使医学部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增至 3个。肿瘤医院 王洁教授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使医学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总数增至 24人。获批科技部项目21项,经费5200多万元,由尚永丰、张毓、乔杰、 黎晓新教授任首席科学家的 4个项目成为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获批973/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12项,前2年预算经费3544万元。获批863计划课题1项,批准经费2000万。获批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项,批准经费457万。获批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6项,批准经费1036万元。同时,2009年5项973/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课题通过了中期评估,获批后3年滚动经费1358万元。

其次,科研产出再创佳绩。在医学部大力组织和推荐下,共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4项,2008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10项,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奖1项,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1项,中国女医师协会“女医师终身成就奖”2项、“女医师杰出贡献奖”4项、“五洲女子科技奖”4项,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1项等。共申报专利64项,比2009年有较大增长。一年来,医学部共发表论文2707篇,其中以医学部为主要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631篇。一批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基础医学院朱卫国课题组在《自然细胞生物学》杂志撰文揭示抑癌因子抗肿瘤的新机制。药物依赖性研究所贾忠伟及其合作团队在《公共科学图书馆·医学》上发表文章。公卫学院郭岩与英国爱丁堡大学合作的中国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研究发表在《柳叶刀》上。第一医院朱平等的《大剂量输注母亲淋巴细胞有效治疗EBV相关淋巴瘤》的研究报道入选“2010年国内医学十大新闻”。

最后,学科建设、基地管理与建设不断推进。以“985工程”三期启动为契机,加强了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针对重大疾病,完善科学研究平台体系布局,努力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设立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促进青年科技人才的快速成长。启动了北京大学临床研究项目工作,从8家附属医院递交的103份申请中,最终评审出5份方案通过预备立项审查。此外,交叉学科工作也得到了不断深化,组织申报、评审了2010年度医学部与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联合研究基金项目23项,新批准了7项;组织了多场多学科交叉研讨会;组织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生物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学术交流讲座20讲。2010年,慢性肾脏病防治、辅助生殖被批准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视觉损伤与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专家论证建设立项;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顺利通过验收;在教育部组织的2006-2010年度全国生命科学领域重点实验室评估中,分子心血管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优异的成绩,再次被评为优秀。

 

三、医疗工作

2010年,是我国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一年,医学部和各附属医院积极参与,在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探索医改新模式、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截止至2010年11月,附属医院共新增住院床位380张,总诊疗人数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40万人次,平均住院日进一步缩短。可喜的是,随着医疗质量管理和培训工作的加强,各医院的医疗质量控制水平不断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日益增强,医疗纠纷有所下降。

过去的一年中,北医人发扬光荣传统,完成了大量的国家任务和社会服务工作。圆满完成了卫生部委托的2010年度支援西部工作,接受学员和进修人员60名,诊治患者近6000人次。组织临床专家讲师团赴新疆讲学,得到了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广大学员的一致认可。积极组织医疗队伍参与青海玉树地区抗震救灾服务,南方旱灾区医疗志愿行动等国家应急医疗工作。组织专家高质量地完成了卫生部2010年版骨科、血液、泌尿、肾内专业的临床路径编写工作;参与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评估和督导方案的制定,并参加了对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十几家试点医院的督导;设计并制定卫生部对全国公立医院改革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督导方案,并作为整个项目主要咨询专家参与督导检查工作;参与起草卫生部对全国大型医院巡查工作方案及项目设计,并作为巡查员参与督导检查;协助落实卫生部基础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组织编写《临床护理实践指南》;加强和完善了中央保健工作。受政府委托,我们还成立了北京地区外国医师在京短期行医考试中心,积极探索外国人在我国医疗机构执业管理机制。天津市塘沽区人民政府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共建医院的各项工作也得到了稳妥推进,充分发挥了学科资源优势。

2010年,北京大学医学信息学中心正式成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中心以附属医院数据备份和整合为工作重点,目前正在对各附属医院的信息系统进行实地调研。在人才队伍与场地建设上,已经完成了基础医学院医学信息系和公共教学部计算机研究室的人员和机器设备的整合。

 

四、人才队伍建设

2010年,医学部重点抓好了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职称管理、工资、福利待遇以及考核和岗位聘任等工作,组织完成了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工作,为实现各项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在资源和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不断创新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引进了“千人计划”教授1名,学科带头人2名,同时重点补充了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推荐“千人计划”候选人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候选人5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医学部还进一步加强了梯队建设、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积极推荐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斯坦福项目奖学金、校际交流等出国留学项目候选人,有22人获得资助;拓展渠道为教师出国进修提供服务,共派出99名优秀人才出国留学。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

围绕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目标,我们以国际化的视野,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际影响不断增强。2010年,我们接待了来自美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和中国台湾、澳门地区的人员近700人次,其中包括泰国公主诗琳通等政要。医学部领导也多次率团赴境外知名大学进行访问,建立了海外友好关系,促进了众多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发和实施,通过国际优质资源共享等途径,提高了教育、科研、医疗和管理水平,为医学部的整体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一年来,我们共签署11项合作交流协议,将与一些国际知名院校在科研合作、人员互换、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正式成立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密歇根大学医学院“转化医学与临床研究联合研究所”,还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建立和申请了十余项国际奖学金项目、校际学生交流项目。主办或承办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和地区间学术会议,组织了18次学术报告会、演讲会,为广大师生搭建了国际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前沿学科的发展和最新研究成果的传播。

 

六、基础建设与后勤服务保障工作

2010年,我们大力强化服务意识,增强保障能力,基建与后勤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基本完成了2009年度规划重点工作。医学部本部及附属医院已竣工和在建的各类大小工程项目共84项,正在进行前期筹备的工程项目共20项。目前,重点实验室改建项目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年内新增和装修实验室建筑面积 7911平方米 ,大大改善了科研基础条件,确保科研硬件通过验收评估。本年度申请教育部专项修购评估项目13项,985经费涉及各类大小改造项目51项,进展顺利。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狠抓质量,力争实现“交钥匙”工程。2010年4月,改建后的草岚子学生宿舍完工,近600名学生顺利入住。运动场看台改造工程已于2010年12月底竣工,等待验收。现在综合服务大楼项目正在进行内部精装修及下沉式广场的开挖,预计2011年下半年投入使用。目前已经启动了楼内餐饮经营单位及商业服务单位的招标,正在对大楼建成后的整体运行方式进行论证。此外,西北区建设项目已进入正式评审阶段,正在等待发改委评审结果。家属区改造项目也已上报国管局,等待立项审批。

在后勤保障服务中,加快建设后勤管理与服务信息平台,目前教室管理信息查询子系统、后勤维修申报子系统已正式上线运行,效果良好;基建合同管理子系统、餐饮服务管理子系统、房地产管理子系统也已进入测试和试运行阶段。逐步建立健全科学管理体系,稳步推进项目托管工作,对原有的保洁、绿化、清运垃圾、维保等15个服务项目继续实行托管,并进一步将卫生保洁托管服务范围扩展到全校,在草岚子学生宿舍探索整体托管模式。切实做好相关服务保障工作,完成医学部土地证更名工作,并启动产权证更名工作;提高餐饮服务质量,实行餐卡分类管理、延长售饭时间、增加夜宵服务,开设离退休教职工就餐窗口;圆满完成北医社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七、财务管理

2010年医学部的总收入有了历史性突破,收入共计12.63亿元,比2009年增加5.73亿元,主要是财政拨款和科研经费收入的增加。其中国家教育经费拨款4.62亿元,占总收入的37%,其余都是在广大教职工的努力下,通过科研经费、多种形式的办学收入、企业上交等取得的,说明医学部多渠道筹资办学的格局已经形成。

严格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制定了校级预算,预算管理进一步细化。全年校级收入执行总额3亿1856万元,比预算增加3381万元,主要原因是财政事业费拨款增加,收回科研管理费增加。同时,逐步完善财务各项制度,规范管理行为。根据国家政策变化,及时调整票据使用管理办法;根据《北京大学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及其《具体安排》,查找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强化了管理流程。进一步推进学校财务信息化建设,逐步取消各项报酬的现金发放,采取网银直接支付;使用财务管理系级程序,进一步完善附属医院系级财务系统;完善了票据新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

 

八、审计工作

2010年,医学部持续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并通过提出审计意见书,研究探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廉政风险防范点等方式,摸索审计报告的实际应用以及促进管理的审计效果。我们还加强了对建设工程审计的过程监督,将审计监督贯穿于项目规划至项目结算的全过程。启动了科研课题经费审计,拓展了审计工作的咨询与服务功能,更好地服务科研单位。基本完成了医学部国家支撑计划结题项目的审计工作。

 

九、国内合作与产业工作

积极构建与北医品牌相适应、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国际视野和核心竞争力的教育培训体系。围绕“做精做细学历教育、做大做强非学历教育”的战略目标,不断提升医学网络教育品质;在职教育培训中心开始实施独立招生,拓宽了培训项目和内容。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精神,坚持对传统企业实施“关停并转”的工作方针,进一步清理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在一些难度较大的工作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不断完善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机制,加大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回报学校资金的力度。积极推进共建医院项目,组建了医院经营管理组,做好医院建设、管理等方面的相关工作。

 

十、校友工作与筹款募资工作

2010年,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校友,北医校友会及时更新北医校友网,通过《校友信息周刊》、节日贺卡、电子邮件等媒介,定期向校友传递讯息,加大了与校友联系的频率和开拓力度,营造出学校与校友互相支持、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认真接待来访校友和朋友,组织了包括54级校友大型聚会等在内的各种类型的校友返校和聚会活动,增进感情和信任。精心策划出访部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行程,安排与捐赠人和潜在捐赠人的会面,以争取对医学部发展的支持。

一年来,筹款工作的规范程度和专业水平不断提高。通过订制精美的捐赠证书,关心、问候捐赠人;通过修订各类捐赠协议,更好地为捐赠各方服务;积极发动各二级单位的力量,院系筹款潜力初现。2010年,医学部得到各类捐赠共计到账630多万元,其中2010年前已经签约、今年到账的款项计410多万元,2010年新签订捐赠协议并到账的款项计220多万元。

 

十一、北医百年庆典筹备工作

再过不到两年的时间,我们将迎来北医百年华诞。为了扎实做好庆典筹备工作,成立了百年庆典筹备工作领导委员会和筹备工作小组,制定了百年庆典系列活动方案,包括面向全体北医人征集校庆主题、庆典大会、论坛、校友活动及庆典晚会等。2010年,举行了“爱北医母校,迎百年庆典,创一流大学”主题庆祝活动,庆祝北医98周年华诞,进一步营造了爱母校的浓厚氛围。目前,北医百年大事记和校史的编撰工作也已经启动。

 

十二、党委工作

在过去一年中,医学部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围绕中心工作,带领全体党员同志,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重点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专项推进党员教育培训,参与抗震救灾工作,认真细致作好党的各项工作,切实提高党员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有效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促进中心工作的整体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0年,医学部党委举办了两场理论中心组学习辅导报告会,切实加强了领导干部对政治理论的学习。根据中央文件要求,制定了党员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文件,提高了思想水平,更好地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继续坚持开展“为党旗增辉”主题党日活动,鼓励和支持基层党组织创新活动方式,开展党建课题研究,不断提高党务干部素质和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一年来,医学部党委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求,不断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探讨干部管理、培训、考核、评价机制。正常有序地完成了第一医院行政班子、口腔医院党委、药学院党委、后勤党委和第一医院党委的换届工作,完成了统战部、人事处、保卫处、研究生院的干部配置和调整工作,加强了各级领导班子力量,为各单位的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同时,通过民主生活会、廉政教育、支部书记培训、中青年骨干培训等活动,提高各级干部的理论水平、管理能力和廉洁自律意识。还进一步完善了干部考核工作,重新修订了《医学部中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工作实施办法》,对二级单位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进行了年度考核,对机关部处处级干部进行了届中考核。我们还按照北京大学党委的部署,认真做好调整补充中层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

2010年,医学部派出了2名干部到北京市和国家部委进行挂职锻炼,4名干部承担了教育部、卫生部援疆任务赴新疆挂职,1名干部参加第11批“博士服务团”赴青海挂职。有2人获得了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为优秀中青年人才的学习成长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创造了条件。

 

一年来,医学部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精神,以领导干部重点,开展了多层次有针对性的反腐倡廉教育。通过坚持完善领导干部任前集体谈话制度,组织学习《廉政准则》,参观北京市廉政警示教育基地,举办党风廉政建设图片展,对新教工进行岗位廉洁教育,对学生进行廉洁修身教育等多种途径,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同时,我们成立了医学部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关于推进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实施办法》及补充意见。在对29个单位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对11个重点职能部处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进行了重点检查。各学院围绕“三重一大”和院务公开查找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各医院针对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制定了有关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制度。我们还加强了监督检查工作。对基建、修缮项目、大宗物资、设备采购等招投标实施现场监督,加强对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在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内容。一年来,我们根据中央文件精神,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有针对性地展主题教育活动,积极落实学生工作的“科学化和“精致化”。进一步推进 “爱·责任·成长”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系列讲座,社会实践、支教等活动,培育学生“廉洁·修身·成才”的理念,引导学生全面成长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继续完善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结合青年成长成才的切实需求,通过各种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提升人文素养。学生社团工作内容不断推陈出新,拓展了医学生学术视野,激发创新能力。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使医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社会民情,体验社会责任。

 

2010年,统战工作围绕中心,继续支持并协助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做好归国留学人员、港澳台侨和民族宗教工作。2010年共发展民主党派成员34名。着眼于新一轮全国和北京市民主党派及“两会”换届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工作,充实优秀党外代表人士后备力量。

另外,宣传系统、工会系统和共青团系统也都在各自的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对北医的整体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医学部党委和行政领导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把老干部工作列入工作日程,坚持每学期由医学部主要领导向老干部代表通报情况,认真听取老同志对医学部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建立了为离休干部医疗服务巡诊制度,老干部住院、重大节日走访慰问制度,加强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落实好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开展有益于老同志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动。

 

同志们,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教育规划纲要的落实之年,我们还将迎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医学部的改革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2011年的各方面工作要点。

一、结合教学实际,不断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和深化教育教学模式,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一)在教育教学改革一体化的整体框架下,继续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同时,协调和推进医预阶段教学改革和临床阶段教学改革,大力推进实验教学改革。

(二)进一步调整研究生招生结构,不断探索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的办法;启动医学部第六轮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不断深化研究生课程改革,探索新开课程的评估。

(三)进一步加强继续教育工作。完善住院医师培训工作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积极参与卫生部、北京市卫生局住院医师培训各项工作;推进继续教育网络平台建设。

 

二、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完善人才引进、评估和管理机制,努力营造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管好人才的良好氛围。

(一)结合学校队伍现状和学科发展需求,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青年学术骨干,同时,加大对中青年骨干的支持和培养力度,加强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留学选派工作,不断优化教师队伍。

(二)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师聘任和晋升的各项规定。

(三)努力做好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服务与管理工作。

(四)进一步加强编外合同制人员的管理,规范分类用工,完善管理机制。

 

三、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全面实施“十二五”科技规划奠定坚实基础。

(一)加强重大、重点项目的组织申报工作。

(二)研究制定并修改完善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三)加强科技成果奖励的推荐,促进成果推广与转化。

(四)加强科研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

(五)加强各学科间的学术交流,促进学科交叉成果的产出。

 

四、结合政府医疗体制改革进程,积极部署并推进试点医院的工作,力争占据国家医疗行业的制高点。

(一)进一步加强并积极参与卫生行政部门实施的新医疗改革工作,充分发挥医学部在政府医疗卫生领域建章立制中的内参作用。

(二)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计划每年进行两次院内应急能力检查,以及手术室洁净手术部抽查,并加大检查范围,将随查结果及时反馈各医院,以促进医院医疗质量的进一步改进。

(三)进一步完善保健制度、规范保健流程,配合卫生部保健局加大副部级保健工作。

(四)继续开展北京大学医疗质量研究所有关科研、出版、培训及国际交流工作。

(五)继续组织并完成好卫生部“部属医院支援西部农村”及“ 万名医师下乡”医疗卫生项目的医疗队、临床西部专家讲师团任务以及医学部对口支援云南西双版纳医疗项目。

(六)加强医院护理管理工作,逐步开展“北京大学护理研究中心”工作,协助各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试点工作。

(七)继续协助并推进北京大学医疗信息中心工作的开展。

 

五、进一步拓展国际交流空间,充分开发和利用海外优质资源,构建国际性人才培养体系。

(一)主动开展有实质性内容的国际交流活动、促成实质性国际合作项目,组织落实重大出访任务,创造国际化校园氛围,进一步提升医学部的国际知名度。

(二)树立医学部对外交流的窗口形象,加强对外宣传,做好医学部的英语网页建设工作。

(三)逐步完善CMB项目的日常申报与管理工作、积极推进北大医学部—密歇根大学转换医学与临床研究联合研究所项目的开展,切实做好现有国际合作项目的管理协调工作。

(四)积极开展学生、学者交流和奖学金项目,落实MD/Ph.D项目的开发、计划、管理与实施,进一步促进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与交流。

(五)通过主办、承办国际会议及学术报告,进一步营造医学部国际交流的氛围,促进前沿学科和最新研究成果的传播。

(六)筹建国际交流及留学生校友数据库,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七)进一步掌握和执行国家有关留学生工作和台港澳学生工作的方针政策,稳定招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探索培养模式。

 

  六、继续探索有北医特色的后勤发展思路和实现途径,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相适应的后勤服务保障。

(一)提高基本建设规划能力,加快重点工程建设速度,统筹协调学校整体建设项目与教学科研一线、行政机关基层单位的应急性建设、改造、维修、维护工程项目。

(二)推动后勤保障职业化转型,逐步转变和加强监管职能,将工作重点由承包经营、劳动密集型的服务管理转向规划设计、项目论证、方案制定、征求意见、成本核算、质量监控等监督管理,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相应调整后勤机关与实体的组织架构和岗位设置。

(三)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与教学科研单位、管理部门之间的工作联系,及时收集师生员工的建议和意见,完善督办落实工作机制。

(四)加快推进后勤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建设。

(五)抓住综合服务大楼完工投入使用的契机,合理规划餐饮服务格局;校园管理服务项目实行分类管理,成熟项目逐步实行服务托管,重点规范应急和保障性基建维修工程项目管理;着重解决家属区物业管理、学生宿舍管理、房产资源智能化管理等突出问题,消除不稳定因素,尽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建设和谐校园。

 

七、校友及筹款募资工作

进一步密切联络校友,推进国内各地校友会的建立和建设;加强校友网建设,不断更新和补充校友信息库;启动“知名校友讲座”系列演讲活动;加大社会筹款力度,积极吸纳新资源,拓展各类潜在资源;进一步推广院系筹款机制。

 

八、北医百年校庆筹备工作

按照已制定的百年庆典工作计划,调动各部门的力量,推进百年庆典各项工作的落实。利用 10月26日 校庆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激发师生员工的爱校情怀,营造浓厚的校庆氛围。

 

九、党委工作

(一)以迎接建党90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扬医学部党的建设的光荣传统,挖掘历史资源,宣传先进典型,进一步加强对全体共产党员和全校师生的教育引导,营造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二)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党内民主建设

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精神要求,创新方法,完善途径,拓展阵地,健全制度。以推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工作重点,结合干部培训要求和党员培训要求,加强研究,探索切合实际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完善以加强党代表任期制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民主建设制度和实施方案,探索发挥党员权利、突出党员意识的方法和途径。

(三)干部培养与管理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和新颁布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精神,不断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程序,探讨干部管理、培训、考核、评价机制。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性,提高群众参与度;探索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和差额选拔干部制度;探索切合实际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2011年将对到届党政领导班子进行全面的调研,根据工作需要和成熟情况,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稳步、渐进地开展调整和换届工作。注意总结以往各类培训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拓展培训方式,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四)反腐倡廉工作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继续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重点抓好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继续深化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制度,形成积极防范与强化管理相结合的科学防范机制;探索建立以教育为先导、制度为准绳、监督为保障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长效机制;以强化廉政和廉洁文化教育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认真落实《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积极探索重点岗位管理人员的岗位廉洁教育的新途径;进一步加强对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不断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推进专项治理工作,继续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完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访协调机制,形成预防和惩治腐败的整体合力。

(五)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文明成才”为主要目标,把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继续构建医学生综合评估和素质教育课程两大体系,开展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途径的探索工作。以“爱·责任·成长”为教育主题,加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关注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心理健康的指导,并以培养医学生职业精神为重点,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创造条件。不断完善学生基层党团组织的建设,发挥党团组织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创新活动形式,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鼓励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创新社会实践形式,踊跃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切实做好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工作以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队伍建设,贯彻深度辅导规范化标准,落实学生工作精致化、科学化、职业化。

(六)宣传工作

围绕中心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发挥舆论导向作用。以贯彻落实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主线,搞好理论学习与形势政策教育。结合建党九十周年,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继续做好各项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开展具有医学部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和投入,增强社会影响。

(七)统战工作

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以主题教育凝聚共识,以队伍建设夯实基础,广泛团结统战人士,发挥统战工作的优势和作用,切实提高统一战线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开创统战工作服务学校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新局面。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把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作为统一战线的战略任务和基础工程,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