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模风范

首页» 楷模风范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陈敏华教授荣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

敬业奉献  自强不息

 

陈敏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著名超声诊断、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专家。

陈敏华教授从事超声诊断及介入超声诊治三十余年,一生以肿瘤的早期诊断、解除患者病痛、延长生存期为努力的目标。她勇于创新突破多项前人视为禁区的领域,解决临床诊断治疗难题。她的医疗技术涉至肝胆外科、消化科、肿瘤科、肺胸科、颅脑外科等多个领域。最终获得十六项成果奖,其中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六项。她永无止境的追求、探索,以精湛的技术以及令人信服的科研业绩,赢得了国内外医学界同行的赞誉,引领我国超声指导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交叉学科的发展。她三十年如一日勤奋敬业,以工作经验写成两大领域专著三部(计235万字),发表三百余篇论文(国际著名杂志32篇)。人民日报专题报道“陈敏华用中国标准征服世界”,并配评论“莫丢信仰”,赞扬她热爱患者、忘我工作为国争光的精神。

解决多项临床需求难题  

1.对胆系疾病诊断研究国际领先。我国胆系肿瘤多发,严重危害患者生命。陈创建了显示胆管下段的辅助方法及扫查技巧,创建“利胆法”观察胆管径动态变化,完成了临床未解决的胆管癌早期诊断研究,使我国在该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系列研究持续十年,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2.在肝癌早期诊断获重大突破。二十余年来她从声像图研究到超声造影研究,紧抓此课题。1985年获得卫生部首届肿瘤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2年承担超声造影III期临床实验,组织团队日以继夜研究;首先在国际会议提出“适宜中国乙肝肝硬化背景的肝癌早诊”标准,解决我国临床重要课题。 2008年“肝癌早诊”系列研究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3.开辟食管经皮超声研究新领域。首次提出食管生理运动变化现象,在此基础上又完成对食管疾病的诊断研究;系列创新性研究在美国Radiology、英国BJR、日本放射医学等杂志陆续刊出引起轰动;她成为北海道地区首位获得“放射同门会奖”及十万日元奖金的外国学者。回国后在卫生部支持下,到河南食管癌高发区为农民体检,传授经验,1993年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其后,又完成了“食管下段—贲门癌早期诊断”研究。1998年系列研究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立志攻克我国肝癌射频消融难题

她目睹大量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及复发癌患者,由于临床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生存期短。1999年她引进射频消融新仪器开始再次创业;根据中国国情重点研究难治肝癌治疗方案策略。

国际报道认为射频消融仅“治疗≤3cm肿瘤有效”;而中国临床患者就诊时大肝癌多见,约60%需选择射频消融治疗,她勇挑重任设定目标:“延长中国患者生存期并在世界上有更多的发言权”。为此,她舍弃了即将完成的多项科研课题,投入肝癌诊治新研究。

她和研究生进行覆盖大肿瘤消融模式计算和动物实验,耗时一年获得数百个数据,创建了可整体覆盖灭活3.5-6cm大肿瘤的优化消融方案;肿瘤灭活率从52.2%提高到88.4%。该方案在世界消融大会评为优秀论文,主席Livraghi教授称之为“一项对射频消融的伟大贡献,是欧美同行多年来想做而未能完成的研究”。论文在美国影像最权威医学杂志Radiology刊登发表。近年来被国际权威机构认同,意味着成千上万较大肝癌将可获得有效治疗,陈是该理念的倡导者。她还首先提出难治性肿瘤的分类及相应的治疗方案,创建十数项附加治疗策略,解决了关键性技术难题。2007年该项研究获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她亲自治疗2千余例患者,其中1200余例难治肿瘤灭活率达95 %,五年生存率46%;显著延长中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期,疗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内外及北京十数家三甲医院请她会诊或送去疑难病例。2004年外科肝癌学会主席汤钊猷教授在开幕式上宣读了她关于“我国外科应更积极开展肝癌射频消融治疗”的倡议书,并提议由她和外科共同担当大会主席主办第一届外科局部治疗新技术会议。她被聘为《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的执笔者之一参与卫生部规范制定。

陈在国际该领域享有盛誉,近五年来美、日、德、意、加、澳洲学者前来参观访问;先后受美国哈佛大学及国际大会邀请讲学,陈实现了她多年的宿愿,中国人终于在国际肝癌治疗领域有了更多的发言权。

做一心为患者的好医生

来求治的肝癌患者多数为各医院转来的难题,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接治疑难病例或突破禁区治疗如入虎穴,每治一例如履薄冰,紧张及不能安眠使她患上高血压。陈敏华教授坚持拒收红包,以精湛的医术和亲人般关怀,赢得患者的信任爱戴,许多已故患者的家属至今成为她的朋友亲人。陈曾经给多位大学生捐款,理由是“因为他们困难,他们需要”。2005年她用稿酬向北大教育基金会捐款1万余元,“资助患恶性肿瘤的贫困同学”。

一位患者由于肿瘤位于大血管旁并门脉高压,治疗中出现沿针道出血如喷泉,顿时血压骤降;常规治疗方法需急诊手术,陈从容地采用由她创建的“塔形消融止血”法即刻止血成功,在场的医生们高度赞叹她精湛的技术。一位复发癌肿瘤长在第二肝门三支大血管以及心膈缘之间,走遍南北均被拒治,她们精心设计治疗方案完整灭活了肿瘤。十数年来治疗的疑难病例创下一个个医学奇迹。敢于冲击禁区是源自对治疗技术的刻苦钻研和精益求精。

为学科发展呕心沥血

陈敏华教授30年前下放西北患上克山病,心脏已扩大,经常心慌头晕需吸氧气;有两次小腿骨折,因惦记患者坚持坐轮椅上班,把断腿搭在椅子上为患者治疗或学生讲课。夜以继日的劳累加上心肌病,夜间十数次每分钟心率仅为27跳,专家会诊决定给她装心脏起搏器,已住院的她听说装起搏器后就不能做射频治疗了,她毅然放弃,因为射频消融多项突破性研究正到关键时刻“不能放弃”。

为了高质量完成首部“肝癌射频消融”专著,陈敏华教授一年多时间与患严重心脏病的丈夫分居,废寝忘食每天至深夜2点,由于长期吃方便食品,从不发烧的她竟两次高烧40℃,并发生肝功能异常、高血压、浮肿、胃溃疡、腰肌僵直……。她认为目前临床刚开始开展急需这本工具书,不能再拖了。

 

精心育人。陈敏华教授尽心培养研究生,热情扶植年轻医生,白天手把手教操作,毫无保留讲经验,常常共同探讨课题到深夜1-2点;她结合学生特长精心设计研究课题,认真修改他们的论文;数十篇稿件常留下她密密麻麻的修改意见;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等20余名,她们在国际会议上发表多次受到好评和奖励。 “要时刻想着为祖国争光、为中国超声事业发展尽力”,这是她常向学生说的一句话。2001年被评为北大医学部继续教育先进个人。

留学成绩硕果累累

1987年公派赴日本留学,陈敏华教授仍然实行“十六小时工作制”,三年间获千岁市市长、北海道保健环境部(相当省卫生厅)、北海道大学等各级机构授予七份表彰状。在日本医学会杂志刊登发表七篇论文,在学会上发表17篇论文;教授称她的学位论文“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为“珍(陈)现象”。多届学术大会主席惊叹她在影像研究领域“不可思议的灵敏和创新理念”。

 陈敏华教授每日工作到深夜1-2点,以顽强的工作精神和丰硕的研究成果赢得日本同行的尊重和敬佩,朝日新闻、北海道新闻、人民日报海外版多次报道她的事迹。她谢绝教授的高薪聘请按时回国,指导教授入江五郎给北大校长的信中称赞她“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和业绩成为日本医师和来日外国留学生的楷模……”。

陈敏华教授带着几箱书、资料、新型针具和显微镜等回国;第三天即上班工作,急切地指导年轻医生,她带领全科、奋笔疾书以每年8-10篇论文的刊出引起超声界的瞩目。1998年她被评为北京市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而今已七十岁的她依然忙碌在临床第一线,日程本上仍排满甚至休息日。她最大的愿望是普及推广影像指导消融的理念和有效的方法策略,把肝癌早诊技术带进高发区。她积极呼吁并致力举办培训班。

就如她曾在人大会堂新书发布会发言:“……要争取在医学领域有更多的世界领先,这个责任落在我们几代人身上,需要医生及科学工作者忘我的工作、勇敢的探索、无私的奉献;这也是一种责任和信仰,一种医生必须具有的信仰:即爱祖国、爱医学事业、爱我们的患者,并愿意为这个信仰付出一切!

为此,她总也停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