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模风范

首页» 楷模风范

2018年北京市师德先锋 敖英芳

基本情况介绍:

敖英芳,男,1956年7月出生,籍贯黑龙江,中共党员、达族、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2017年5月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技人才大奖),2016年5月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15年3月作为第一完成人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15年2月作为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4年1月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精勤笃行、厚道致远

敖英芳教授从事医学教育与临床医疗工作三十六载,他用这三十多年的时间在工作中践行着“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精勤笃行、厚道致远”的师德师风和人生价值观。

敖英芳教授是我国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微创外科学术领域领军人物,亚洲关节镜学会和关节软骨修复协会创始人之一,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主任委员,国际软骨修复学会中国部(ICRS-China)主席,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虽身兼业务、学术、管理等数职,敖英芳教授一直心系学生,心系教育教学,始终把学生和青年医师的培养放在首位。自1997年担任研究生导师起,至今他已培养了研究生59名(博士44名,硕士15名),培养博士后出站6名,备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临床工作并不是他唯一热情所在,医、教、研的有机结合才是他毕生的追求。他是大家身边时刻以身作则的医者、老师、医学科学家三位一体的学科带头人典型代表。

2009年敖英芳教授初任研究所所长时,所里实验室为联合合属性质,无法满足学科快速发展建设的需要,研究生们做实验经常需要借用其他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场地。为了学科发展建设需要,恢复并积极、快速、优质地建设研究所独立的实验室,让学生们有个自己的“家”成为敖英芳所长上任后的首要任务。在他的组织与领导下,运动医学实验室重新恢复并开始高起点高水平重新建立建设,很快形成具有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织形态学、生物力学与细胞微观生物力学、动物关节镜微创手术平台、三维组织细胞培养、活细胞动态观测、3D生物打印等研究平台的具有国际先进设备和完善制度的国际化实验室,总面积达到2000余平方米,配备3000余万元专用设备。实验室在恢复重建后的第三年(2013年)获批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并为研究所在2014年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同时实验室的建成也为“建设世界一流运动医学学科”的目标搭建了坚实的基础。完善的硬件设施为研究所科研工作成绩的显著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SCI文章总数和平均影响因子逐年上升,获批的基金项目也有大幅度的增加。目前敖英芳教授作为责任作者已指导学生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SCI论文8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19.79)。近五年科研型研究生共发表SCI论文21篇,平均影响因子6.33。实验室近五年获批国家级与省部级科研基金达46项,承担研究经费总额达4278万元。敖英芳教授主编、主译、参编专著14部,其中4部为学生教材,他主编的《膝关节交叉韧带外科学》入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

敖英芳教授始终认为,实验室是科研育人的载体与平台,是学生培养的微学校、微课堂和微环境,也是研究生的“家园”。作为老师,应该为他们做好科研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实验室研究工作也是学科发展的支撑与动力,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没有世界先进的实验研究工作与成果是不可能的。

敖英芳教授十分关注对研究生的全方位培养,注重教学改革,不墨守成规,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并将“科研教学、科研育人”的理念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他的学生中不仅有科研型与临床型硕士、博士、博士后,还有临床八年制学生、在职研究生,由于他们的培养形式与侧重点各不相同,敖英芳教授始终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保证大家的共同成长和进步。他建立了实验室关节镜微创外科平台,还建立了科研型研究生的门诊学习制度,使学生们对临床知识有了更深入的掌握,并能更好地将科研问题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不论工作多繁忙,他每周三晚上都会亲自主持研究生科研组会,组织学生进行文献抄读和工作进展汇报,使大家能及时了解到领域内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动态,同时对学生课题中遇到的问题予以耐心的指导,并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学生们普遍都具有主动进步的态度和努力工作的积极性,自觉、努力提升自己,实现持续不断的进步。敖英芳教授近年培养毕业的研究生中获得北京大学优秀博士毕业论文5人。培养出站的博士后中获北医优秀博士后2名。博士生杨渝平2015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今年4月,博士生史尉利荣获了北京大学学生五·四奖章,这是北京大学授予学生个人的最高荣誉。同时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研究生四班也荣获了第十一届北京大学“班级五·四奖杯”。此班由骨科、运动医学和康复三个专业组合而成,全班总人数77人(运动医学研究所学生18人,占23%)。在班级取得的成绩中,2017年四班学生共发表SCI文章18篇,总影响因子为91.2,其中运动医学研究所的研究生发表的文章有13篇,影响因子共计74.4(占班级总影响因子的81%),为此次争优获得五·四班集体这一殊荣贡献了重要力量。

敖英芳教授还主张跨学校、跨学科培养学生,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铺路。在他的领导下,实验室积极营造学术合作与交流机会,以开放平台的形式充分支持国内外同行开展符合实验室研究方向的合作研究。目前已与包括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北京大学工学院、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在内的多个领域内高水平院校进行了一系列实质性合作。相关合作研究成果不仅发表在多篇高水平期刊上,还获得了数项基金资助,同时合作双方也联合培养了多名研究生与博士后。实验室与美国、澳大利亚、韩国、瑞典、印度尼西亚、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术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并成功举办了一系列重要学术会议。敖英芳教授积极鼓励学生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并进行大会发言,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提升他们的国际化视野。目前已有多名研究生在国际专业会场上崭露头角,不仅进行了精彩的大会发言,获得多项国际会议奖学金,还参与到国际学术组织工作,成功实现了在更高平台上对学生的锻炼与培养。

敖英芳教授不断积极探索教改新模式,一直坚持良好的教学核心制度,坚持教学改革与发展新思路。他根据研究所实际情况制定了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制度,包括任课教师、授课质量及学生管理等,尤其在教学查房的模式上不断改革创新。研究所有50多年教学查房的优良传统,成为提高职工专业水平、培养学科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但随着学科的发展和医师数量的增加,传统的教学查房模式也面临着挑战。敖英芳教授针对当前存在的文献抄读形式化、英语口语训练效果欠佳、互动不够积极踊跃、专业组间沟通欠缺等问题,提出了符合运动医学研究所现状的创新临床教育教学模式。新模式将教学查房分为三个部分:一、将研究所医师进一步细分为膝关节、肩肘关节、髋关节、足踝、康复等6个小组,每周由一个选组选派一位医师用中英文双语抄读1-2篇本专业组最新国外文献,结合临床工作对该专题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结合教学进行点评,既培养了青年医师的中英文演讲能力,提高其教学质量,也让其他医师用较短的时间了解到学科动态,提高了学习效率。二、由研究所的几位资深专家轮流为大家带来一个主题报告,涵盖该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基本原则,提高大家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三、由三个病房分别准备1-2份疑难病例,首先由汇报者和主管医师分析病情,再由青年骨干医师提出见解和治疗方案,最后由资深专家分析诊断的准确性及治疗方案的可行性。通过三轮分析和探讨,不但得到了最佳的诊疗方案,更提高了广大医师的临床分析能力。教学查房新模式将临床与科研、基础与创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实施以来获得研究所医师的广泛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研究所的团队建设屡获肯定,获得了众多教学荣誉。2014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部师德先进集体第一名、医院教学优秀科室二等奖;2015年,研究所获得北医三院教学优秀集体;2013年获护理教学比赛一等奖;2012年获教学优秀科室优秀奖、护理教学比赛一、三等奖;2010年获教学优秀科室三等奖。另有多位研究所员工分别获得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北京大学医学部继续教育优秀奖、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管理优秀奖、北京大学医学部教学优秀奖。

除了进行常规教学管理工作,敖英芳教授也非常重视师德建设工作,把重点工作放在青年医师身上,培养了一批技能出众、基本功过硬的青年临床教师,为科室的发展储备雄厚的后备力量。研究所选派的青年医师参与各级教学比赛时均取得优异的成绩,分别获得三个北京大学青年教师比赛第一名,两个北京市青年教师比赛一等奖,三个全国青年教师比赛一等奖。敖英芳教授始终认为,获奖非目的,育才是关键,传道是责任。在教学先进医生的引领下,研究所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提高青年医师授课水平的培训,包括青年教师理论授课比赛赛前技能培训,获奖医师经验介绍,日常医学生和进修医生授课能力培训,大会报告前参会课件的集体讨论审阅,青年医生教学查房技能培训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年轻教师的成长,将敖英芳教授的教学理念在更广阔的平台上进行着传承和播散。他还带领研究所积极参加并举办国际学习班,向海外同行传播先进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理念。目前已与美国匹兹堡大学骨科和运动医学中心、德国弗莱堡大学、德国海德堡ATOS医疗中心、法国巴黎L’Appareil Locomoteur Nollet研究所骨科和韩国首尔MADI医院等著名医疗机构和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派遣业务骨干赴海外参观访问和进修学习。

敖英芳教授特别注重对进修医师的培养,运动医学研究所作为国家级的卫生部首批“内镜诊疗技术骨关节科培训基地”,每年接受国内外进修医生100多人。在敖英芳教授的指示下,研究所对进修医师进行统一管理、分别指导,指派专职带教老师,进修医师在为研究所医疗、科研工作付出辛勤劳动的同时,也从研究所学到了专业的知识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正如在一次研究所举办的欢送进修医师暨总结表彰会上,获奖进修医师所言:“在运动医学研究所学习的半年里,令我们受益匪浅,各位老师高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我们会谨记老师孜孜不倦的教诲,把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运用到当地医院,融入到我们当地所在的医院中去,与研究所老师们一起共同推动运动医学事业在我国的发展”。在北医建校百年之际,敖英芳教授倡导并带领运动医学研究所同仁个人捐款,创立了“运动医学世纪奖学金”(已资助30余名学生),奖励北医青年优秀学子,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事业,为学校教书育人出力。

敖英芳教授在年轻医师继续教育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了满足广大学员短期学习的需求和推动运动医学先进技术和理念,在他的牵头下,研究所每年举办4个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全国关节镜技术与新进展学习班、踝关节新进展学习班、肩关节学习班、运动创伤及护理与康复培训班)。敖英芳教授亲自参与其中,主张采取“老带青”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给研究所的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专业教学平台。吸引了大量有志于从事运动医学事业的青年医生前来观摩学习,每年学员总数过千人,共培养学术带头人与临床医生3000多人,遍布包括港、澳在内的全国33个省市地区,推动全国关节镜微创外科事业发展,对全国运动医学教育起到了深远的影响。此外,敖英芳教授在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基础之上建立了全国运动伤病防治体系,制定国家内镜诊疗规范指南与运动医学专科培养方案,培养学科骨干4500人,推广微创技术至全国32个省区的445家医院,诊治患者200万余人,为运动医学发展与健康中国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本科生教学方面,敖英芳教授为北大医学部临床专业学生讲授运动医学总论和进展,也给护理专业学生讲授运动健康与运动康复总论,使同学们对于运动医学专业有着更全面深入的了解。除了科研与临床相关教育教学外,他也十分关注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和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任职北大医学部党委书记的十一年时间里,他积极支持团委、学工部、研工部、工会以及各院系的学生培养及思想政治工作,给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给新入校的新生党员进行入学教育,給高级团校的同学讲人生、讲成长成才,进行党性教育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和修养。敖英芳教授连续十年担任中国卫生计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医学教育分会会长,在全国医学教育系统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与师德师风教育工作。

德,即为人师表,要以德为先,大德尚道,引导学生的正确人生观和做有益于社会的人;风,乃风气、品行、老师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学生成长成才。敖英芳教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北医人厚道的师德师风。他常说:“儿女是生命的延续,学生是学术的传承。我们要用心去培养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成才。”他用心搭建教学平台,用爱浇灌学生成长。在学校的发展建设的长河中,他认为:“学生是学校创新发展的生命力,学术是学校创新发展的源动力。”他也是这样在三十六年的从医从教生涯中践行着教书育人的为师理念,不断改革创新,为国家培养高质量的运动医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