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医学部工会组织青年教师赴贵州开展社会实践
为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成才,2025年7月5日至9日,医学部工会组织青年教师赴贵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由医学部工会副主席董惠华带队,来自学院、医院、直属单位的青年教师以及机关、后勤、产业的青年管理干部20余人参加活动。本次活动围绕“传承红色基因、探索前沿科技、坚定文化自信、增进交流合作”四个方面,为青年老师们提供了一次丰富而深刻的实践体验。
踏访红色足迹,赓续革命血脉
活动伊始,实践团来到了花溪青岩红军作战指挥所旧址,通过参观历史遗迹、聆听讲解,深入了解了红军在贵州的战斗历程和英勇事迹,深刻领悟了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让红色基因深深扎根于心中。
参观深河桥抗日遗址的当天,恰逢“七七事变”88周年,看着那段烽火岁月留下的印记,感受着革命先辈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做出的巨大牺牲,老师们内心受到强烈触动。面对刻有三千余名烈士姓名的万魂墙时,大家不约而同的举起右手,在董惠华的带领下,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回荡在遗址上空,不仅是对革命先辈的缅怀与致敬,更是对初心使命的再次叩问与坚守。
在红军长征黎平会议会址,大家再次接受了红色教育的洗礼,了解了黎平会议在红军长征中的重要历史意义,更加坚定了为教育事业奋斗的决心。
探访国之重器,致敬科学精神
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是我国独立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目前世界单口径最大和最灵敏射电望眼镜。老师们走进南仁东事迹馆和天文体验馆,并实地参观中国天眼。大家纷纷被南仁东先生克服重重困难、奉献一生建造“中国天眼”的事迹所感动。当看到巨大“天眼”的那一刻,老师们都深受震撼,亲身体验到我国在天文领域取得的重大科技突破,激发了对科学探索和对科技创新的热情。
平塘特大桥全长2135米,是国内山区跨径最大的三塔斜拉桥,中塔总高332米,为世界第一高钢筋混凝土桥塔,它桥体采用了造型优美的空间钻石形索塔,并融合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被称为“天空之桥”。参观平塘特大桥让老师们感受到了我国桥梁建设的高超技术和伟大成就,彰显了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探寻民族根脉,感受文化底蕴
肇兴侗寨始建于北宋年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素有“侗乡第一寨”的美誉。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在这里集中呈现,既有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为代表的音乐文化,也有以吉尼斯世界纪录——侗族最大的鼓楼群为代表的建筑文化,还有以侗族银饰、刺绣、蜡染为代表的服饰文化等。202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考察调研,走访黎平县肇兴侗寨。此次社会实践,老师们在肇兴侗寨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走过的路,深入体验侗族的历史、风俗、建筑、服饰、音乐等传统文化,领略少数民族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深刻认识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共话发展之道,凝聚奋进合力
最后一天,实践团来到贵州医科大学,参观了贵州医科大学校史馆、图书馆,随后进行了座谈交流。座谈会上,贵州医科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曾柱致欢迎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育处副处长、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赵一馨围绕青教赛作主题发言。北京大学医学部教育处副处长、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助理、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研究员王胜锋主持自由交流环节,双方围绕医学教育改革、青年教师培养、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展开深入交流。董惠华做总结讲话,她指出此次交流为两校青年教师搭建了宝贵的沟通平台,希望今后可以开展更紧密的合作,共同为医学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实践过程中,老师们的交流格外充分。无论是在行进的大巴车和高铁上,还是在等车、候机的间隙,大家都不放过任何机会,围绕医、教、研、管理服务等多个方面展开热烈探讨。你一言我一语的思想碰撞,不仅加深了对彼此工作的理解,还碰撞出不少新的思路和想法,让交流的效果远超预期,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次贵州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青年老师们的精神世界,拓宽了视野,更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在实践中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工作动力,努力为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医学部工会也将继续组织此类活动,为青年教师和青年管理干部的成长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助力他们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医学部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