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疫情下的反思

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暨老年肿瘤科  薛冬

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已近半载,没有一个行业可以独善其身,医疗卫生机构首当其冲;没有一个医院可以置身度外,院感工作缺失的医院尤为明显;没有一个病人不受影响,肿瘤患者更是苦不堪言。自2019年12月武汉开始至全国范围抗疫,再至2020年6月北京疫情反弹,半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从焦虑不安、焦头烂额到条分缕析、层次渐清,再到进入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感慨万千,适逢第十届“力透杯”青年医师硬笔书法比赛,借此记录所思所惑所感。

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于医院的防控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尽管有SARS、MERS,这些不甚久远但一直延绵不断的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其实对于非传染病医院而言,从医院建筑到科室设置,从院内动线到医疗流程,都需要重新学习,重新调整。对于我们一家肿瘤专科医院而言,没有传染性疾病的临床科室、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发热门诊,所服务的对象又皆为体质较差、治疗需求迫切的肿瘤患者,难度可想而知。如何破局,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自不必言,然而如何结合医院实际开展具体工作却是大有学问。出入口的归口管理、患者分时段进入医疗区域、动线再造、减少院区穿行等等,大量细致具体的工作不会在上级文件中按图索骥,只能是三因制宜,制定北肿防控方案。这需要担当更需要智慧,所以科学抗疫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对专业知识学习和医院管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疫情防控的措施是开展诊疗服务的保障和前提,但是作为医院,作为医生,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治病救人,为肿瘤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尽管受疫情防控措施、物质保障、医疗支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医院门诊、住院、手术各项服务能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如何克服困难为肿瘤患者提供诊疗是我们真正应该思考的问题。

回顾半年的工作,国家及各级卫健委对于包括肿瘤患者在内的几类特殊患者人群疫情期间的诊疗服务进行了部署和安排,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和关注,传统的来院线下就诊模式受到挑战,我们就要努力开辟线上模式。5G时代、信息化建设从来就不应该是口号式的存在,在此特殊时期,探索医院的互联网诊疗模式,从互联网诊疗服务的资质获得,到线上咨询的试水再到线上预约检查、检验的线下实现、线上处方的线下调剂,从复诊患者的随访复查再到初诊患者的分层就诊,都是需要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为肿瘤患者持续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恰如大禹治水,以“疏”代“堵”,即寻找疫情防控新常态下的患者出口。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我们践行这样的理念,我们更要思考如何才能把命令坚决贯彻,如何落实责任担当,疫情防控需要医院层面的统筹规划,需要职能部处的协调指挥,更需要全院职工的领会贯彻,需要党政工团各级架构的齐心协力,人人都是疫情防控的主体,上下同欲者胜,惟其如此,才能夺取抗疫的胜利,才能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践行医者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