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化解人为灾难
公共卫生学院 周小平
十多年前的4月,居住在南京的德国人普方及其妻子、儿子和女儿被深夜潜入家中的盗窃残忍的杀害。4个凶犯被抓获以故意杀人罪和抢劫罪数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事情至此似乎可以划句号了,但是没有。
普方的好朋友,在南京居住的德国巴符州驻南京代表处总经理朱利娅在庭审中听到一个细节“4个来自苏北农村的男孩儿都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也没有正式的工作,其中有一个做过短暂的厨师,另一个摆摊配过钥匙。”她称他们为男孩儿,说谁也不是天生的杀人犯,如果有个比较好的教育背景,就可能有工作机会而不会……。
朱利娅与普方的朋友们决定以做慈善的方式纪念普方一家,他们很快成立了“普方协会”与江苏爱德基金会合作,资助江苏贫穷家庭的孩子读书。筹款方式的很多,“普方晚宴”就是一个。一般在每年4月,来宾只要买一张200元的门票,就可以得到一朵儿童手绘的粉色小花,上面写着“教育,是献给生命的礼物”。有认捐,还有玩具、手表、摄影作品等义卖,每年都能筹集到不少钱,比如2009年晚宴筹集了20万元人民币,这些善款将为孩子们走上“自主而充实”的人生道路创造机会。这一举动默默延续了十多年,已有超过500名的中国贫困学生因此圆了求学梦。在这些热心公益事业的人看来,慈善最基本的层次是帮助别人,比如具体到帮助苏北的贫困孩子完成学业,更进一步的作用,则是“把人们心中善的力量激发出来,成为社会的矫正器”。
普方15岁的女儿桑德拉和13岁的儿子托斯腾生前就读于南京国际学校。国际学校现在每年的圣诞节都会在“圣诞树”树上就会挂出上百个圆形的小卡片,这是普方协会资助的那些苏北农村孩子,上面有名字、性别和年龄。外籍学生们会把这些五颜六色的卡片摘下来,塞进书包里回家与父母一道,按照卡片上的信息去筹备他们的礼物。一个月之后,苏北的孩子们就会收到这份来自异国同龄人最珍贵的新年祝福。
没有揭露,没有谴责,更没有将这种仇视去追究其“民族性”渊源。对于关注这一事件的人们,还有什么样的形式超过这种无声的宽容与爱的教育呢?在这里,不仅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精神,还有着独立的人文情感。
有人不理解,“人被杀了,还来做好事”?面对人为的灾难,人类有很多方式去面对,有一种爱的方式,它基于宽容与理性,它时刻意识到社会与个人未来的责任,通过追思过去、反思现实,来提升自己与社会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