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润物细无声……

北医三院普通外科二病房   廖兰兰

 “护士,护士!医生,医生!快来呀……”午夜零点,一阵急促的呼叫声惊醒了正在熟睡的患者,也使正在巡房的我迅速飞奔至呼喊的来源地——一位白天刚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的患者身旁,患者家属正焦急呼唤着,看到我进来更是大喊着:“护士,护士,你看他怎么了,刚刚好好的,怎么忽然浑身发抖了呀……”

“您先别着急,我看看。”我迅速查看患者情况,“李大叔,您现在感觉怎样,是觉得很冷吗?”患者睁开眼睛看了我一眼,轻轻点头,“肚子疼不疼?”我一边轻轻摸了一下他的手心,有些湿冷,还在不停抖动中,他感受到我握住的手后,轻轻回握了一下,点头说道“有一点点……”然后又往被子里缩了缩,我为患者把被子盖好,这时候,家属有些耐不住了,直扯着我的手说“他这是怎么了?明明刚刚还好好的,怎么了这是……”我一边为患者吸氧,一边轻轻挣开正被家属拉着的手,给了她一个安抚的眼神,然后认真的对患者说:“今天我们做了一个取石术,术后体温有可能会升高,体温快速升高的时候,就会出现寒战的表现,就和您现在一样,所以你现在不要紧张,安静深呼吸……”

说话间,值班医生也听到呼喊声到达病房,开始为患者进行查体和问诊,家属还在一边焦急的念叨,“怎么办,怎么办呀,医生……”很是不安,我示意家属走出病房,轻轻微笑,“阿姨,您别太着急,这是术后常见的现象,我们已经给患者使用了抗生素和生长抑素,这些问题在之前我们都有考虑到的,您跟我过来一起为大叔再抱一床被子过来吧……”家属看了看我,安静了不少,“好,我听你们的……”

家属非常积极的抱着被子往回走,在门口,我停下来,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说“你不可以太着急,他现在不太舒服,我需要你帮我一起安抚他,不可以让他太焦虑,并在他觉得冷的时候帮他盖好被子,你能做到吗?”,她抬头看着我,深吸一口气,眼神已经明显镇定下来,点头说:“好的!”

看着明显镇定下来的家属和患者,我轻呼一口气,开始忙碌起来,抽血,配药,静脉注射……

“护士,他现在开始觉得有些热了……”我停下正在忙碌的手,欣慰的抬头看着已经完全镇定下来的家属,给予一个安慰的微笑,“他现在体温应该已经不再上升了,我们一起把他的被子移开一个吧,这时候他觉得热了,不需要再盖那么多了,我给他试一下体温……”

回到病房,看到患者头上都是汗,手心有些热,“李大叔,您现在还发抖吗?有些热了对吗?刚刚我和你说过的,体温快速升高的时候容易发生寒战,现在体温已经稳定,应该不会再寒战了,是吧?好,我帮你把汗擦一下,然后我们再试一下体温……”

夜还在继续,病房已安静,吵醒的患者继续进入梦乡,焦虑的情绪已平复,治疗有条不紊的继续……

这就是我无数夜班中一个普通的片段,它里面没有电视剧里的惊心动魄,没有呼啸的急救车声,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但是它里面却有流淌着我静静的感动和快乐,因为我看到了我照看的患者由痛苦转为安静,看到了照看患者的家属由慌张转为镇定,我可以理解患者的痛苦,可以理解家属的慌张和无措,然而怎样让他们镇静和积极应对病情变化,是我需要思考的。

语言是存在感情的,是存在希望的,是存在信念的,是存在力量的。一句温柔的话,一个坚定的眼神,一个轻拍的安定的手势,有声的,无声的语言,都是对患者,对家属最大的安慰,临床的工作中,语言的沟通就像打开心灵的钥匙,带着真诚的态度,发自内心真挚的微笑,会让护患沟通变得更加流畅和顺利,会使你得到患者和家属同样最最真挚的信任和配合。

我们不需要豪言壮语,我们用我们的实际行动证明,润物细无声,相信在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中,我们可以相互理解,相互鼓励,共同努力,战胜疾病的痛苦,痛苦并快乐着,辛苦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