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劳动者
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 赵璇
雨果说,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秉承服务人群健康的奉献精神,拥有国际先进的知识和理念,始终站在中国卫生体系研究的前沿,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到全民健康覆盖,到与人群健康息息相关的各个领域。他们才华横溢,也严谨求实,做出了众多有国际影响力、有社会价值、服务国家政策的成果。他们怀揣理想,追求真理,敬畏知识,用思想创造价值。他们来自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
这是一个年轻的团队,因为他们拥有不断追问的好奇和不停探索的勇气。他们身上体现出了科研人员必备的特点,是忍不住想知道、想学习、想怀疑、想探索的动力,正是通过一次次不断发问、不断寻找、不断推翻、不断创新的努力,才成就了一个个高质量的研究。以客观世界为师,不断提问从而解决内心的困惑,竭尽所能为他人带来有益的改变,这大概是所有真做学问的人走上做学问之路的必由过程。
都说好奇是科研的开始,坚持才是科研的钥匙,这并不是一份容易的工作,所有的开始和坚持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为了做出有价值、能落地的研究,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从乡间田野到政府高层,从需要帮助的患者到影响他人的政策制定者,通过一次次的调研和访谈,去发现问题,接近真相。接着,是一个又一个伏案的深夜,查阅文献、分析数据、整理访谈、写报告、写文章,为了让大家知道,中国的卫生事业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还有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我们的卫生资源配置可以更加公平,患者和居民都可以获得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拥有更好的健康水平,医务人员也应该获得更高的认同和激励,……,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积极的献策献力,奔走呼吁。前行的路上没有一帆风顺,他们曾针对某个学术问题激烈争论,也曾面对某个困境无所适从,他们曾被批评质疑,也曾有过灰心泄气,但大概是对科研工作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让他们最终选择了长期的坚持。
这是一个关于他们为什么开始,又为什么坚持的故事,故事的最后,当然与声色名利无关。记得一次藏区的调研,来到一个村卫生室,祖孙两人共同坚守着这里,守护着一村人的健康,有位老师说他愿意多来基层看看,不只是为了课题,也是为了记住这些感动的时刻,当我们有一天有机会、有能力能够发声的时候,能想起他们,多为他们说说话。那一刻,老师身上散发的光芒映着脚下的路无比清晰和坚实。对于有能力也有情怀的科研工作者,他们最终的目标是走到知识链的顶端,找到问题在更上层系统的解决办法,用知识和理念去影响更多人,教导更多人,用研究去改变更多的做法和想法。他们致力于在卫生领域做出一些真真正正的改变,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有益于个体或更大层面上的改变。这是属于科研工作者的艰辛与荣光。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