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世间最美好的事——读《阳光女性》有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护理部   杨子樱

今年3月初,我有幸和其他几名护士一起作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女职工代表参加了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三八”妇女节读书活动。作为刚毕业进入工作岗位的一名护士,妇女节对于我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尤其是这些年流行的“三七”女生节,使得妇女节的概念在学生群体中逐渐淡化。但是工作后,我从一名学生的角色转变为医院的一名护士,于是这第一年的“三八”妇女节对我来说,便有了格外特殊的意义,好似一道分水岭,标志着一个崭新的人生阶段就此展开。

人生的有些变化是明确而清楚的,比如从学生变成一名护士。我开始承担完全不同于学生阶段的工作职责,开始学着与不同的患者沟通、与同事相处。如何更好地工作、更好地履行社会和家庭的义务成了我生活的主题。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我感受过喜悦和兴奋,也体会过沮丧和迷惘。

喜悦是因为我成了一名真正的医务工作者,来到了一家好医院工作;喜悦自己受到认可,喜悦自己有了更宽广的舞台,喜悦自己距离梦想更进一步。兴奋的是这里有太多医疗行业中的佼佼者;兴奋的是那些一个个曾经在新闻里、书本里、论文里让人仰望的名字,居然就变成了鲜活的真人出现在身边不远的地方,居然就变成了我的同事。

可是成长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更多的是磕磕绊绊,充满了对自己的怀疑以及不断否定和修正,沮丧和迷惘随之而来。

因为发现了自己的弱点而沮丧。在护理部轮转时,工作中时而犯错,每一次也许表面看上去有着这样那样不同的原因,自己常常想不明白,为什么又犯错,在心里也没少质疑过自己,脑瓜不够灵光,工作能力不强。看了樊富珉和钮文异两位教授编著的《阳光女性》这本书后,才恍然大悟,那些犯错的原因归根结底不外乎一条不用心。就像书中说的,这是一种浮躁的心态,表现在工作中就是做事草率、急功近利,遇到问题时不求甚解,学习工作中静不下心、浅尝辄止,做不到为一件倾尽全力。工作能力不足,可以通过后天的勤奋弥补;而浮躁不用心,更多的是态度的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摒弃这种处事态度,问题将永远得不到解决。静下心来,扎扎实实,踏实做事,才是我要遵循的不二法门。

原因找到了,道理也明白了,可我内心也没有多好受。我又会想,浮躁、不踏实,这很大一部分可能是因为我自身的性格造成的,可性格哪里是说变就能变得了的呢?真是让人沮丧。又翻了翻手中的《阳光女性》,发现上面说的很多问题自己都有,比如焦虑、恐惧、自卑、虚荣、冲动、抱怨、牢骚、较真……简直就像是把我本身的弱点整理集中探讨了一番。这些问题确实存在,以前为什么我就没有发现我有这么多缺点呢?那感觉就同刚发现自己工作中的问题一样,倍受打击之余不知道何去何从,迷惘和质疑的阴霾再次不请自至。此时恨不得弃书而去,做一只鸵鸟,把脑袋埋进温暖的沙子,什么都不要想。可是我刚说了要改掉自己浮躁、对事物浅尝辄止的毛病,这书必须得认真读下去。

继续往下看的时候,我逐渐明白,这些问题是现代女性或多或少都会出现或遇到的,我并非特例;而且真正要纠正这些不良心态,培养并维持一种健康的心态,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事情。无论是对待生活还是工作,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就像书中说的,平常心不仅是一种阳光心态,更是一种智慧的处世哲学。它教会我们如何在喧嚣的都市中寻觅恬静的自我,教会我们如何在欲望膨胀的当今社会中找寻内心满足的平衡点。我的失落和沮丧,更多的是源于缺少这份宁静淡泊的心态。

真正要拥有这份平常心,需要在意志、信念、品行、人格各个方面进行长久的修炼。这让我想起了《大学》中的一段话:“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书读到这里,放佛感觉到了另一层天地,阴霾散去,阳光普照。无论格物也好,治国也好,一切以修身为本。成长的过程,也是修身的过程。“这个世上最美好的事,便是成长。”时至今日我终于懂了这一句话。成长,不是质疑,也不是否定;而是锻炼,是塑造,是雕琢。这个过程可能会很疼,但是坚持下去,你终将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