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我的幸福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许雅君

2012年末,央视主持人频频拿着麦克风拦路询问老百姓“你幸福吗?……”,不知央视的初衷是什么,但结果是笑料百出,给我们增加了好多饭后谈资。

什么是幸福?

词典里说,幸福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 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这幸福的定义看上去好深奥啊,媒体又频频报道当代人的幸福感显著降低,幸福,似乎已经成了我们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

自己也是一样的,如果有一天央视的麦克风送到我面前,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但理性思考告诉我,幸福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是要用心去体会的,同时花精力去营造和维系的。

保持童心

孩子们好容易快乐啊。我多次拿央视的问题问过我的大女儿,并问她为什么。她几乎每次的回答都很简单:“我幸福啊,因为我有棒棒糖”;“我现在很幸福,因为妈妈要带我去游乐场玩”;“我能看喜欢的动画片了,太幸福了”。但想想成年人似乎就没这么容易幸福了。可能因为理性思维和世界观成熟的原因,我们更容易让不好的情绪在心里长时间占据空间,满足、快乐的阈值高了,也就很难体会幸福的感觉了。也许这个方面我们还真应该向孩子学习。

知足常乐

不奢求太多,尤其是金钱和地位。有钱未必是幸福,无钱未必不幸福。对于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而言,无论贫穷还是富有,穷有穷的幸福,富有富的幸福。穷的幸福就是知足常乐,富的幸福就是乐善好施。富有并不一定都幸福。生活中许多东西远比金钱重要,其中就包括幸福。心灵上有了满足的感觉,便是最大的幸福。

不乱对比

“比”往往是造成失落的原因,比工作、比丈夫、比孩子,可比的东西到处都是,但大多数的比并没有必要,最终可能只是徒增烦恼,尤其拿自己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我们从小就学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那些某方面比自己好的人,也必定有不如自己的地方,只看到别人的光环,而看不到自己的闪光必定会造成失落。

品味生活细节

在美好的环境中,和美好的人,过美好的生活,简单、安全、和谐、温暖的生活就是幸福的。我很享受每天晚上睡前在被窝里给两个孩子讲睡前故事,那是她们每天都期待的时刻,有时同一个故事已经讲了几十遍了,她们还是一如既往地要听,讲故事的氛围让我感觉自己被需要,自己被爱……自己有时也能进入到那简单而又温馨的故事情节里,幸福的感觉油然而生。

幸福是要用心体会的。

我的幸福,我营造。

(此篇文章荣获2013年“牵手幸福 拥抱快乐”读书征文活动  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