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倾听”培养成一种良好习惯——记听医学人文沟通技能竞赛活动启动会有感
肿瘤医院党院办 刘佳平
2月13日下午,报告厅里坐着百余名工会小组长,他们认真地倾听着顾晋教授和孙健升教授的精彩演讲,二位教授的话语一次次触动着大家的心,心路的沟通从这里开始了。听完演讲,回到办公室,坐在电脑前,忽然在搜索栏里打入了两个字——沟通,恍然间才明白原来沟通是这样的:百度这样定义的,沟通的目的传达真正的爱,也就是通过各种方式传递情感、思想和信息的过程。原来它是一个正能量的词。
简单的解释看着再容易不过了,但是在我们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特别是在医患矛盾日益突出的医患关系中,却成了一件很难做好的事情。
患者,并不是人们天生就愿意承担的角色,可每个人当面对疾病的瞬间都变成了弱者。之所成为了弱者,只因他们的对疾病的不知,让他们在疾病面前变得像婴儿一样的无知和束手无策,于是他们带着各种疑问和困惑来到了专业的医生面前。然而面对患者的医者,此刻即被职业化,被专业的工作性质界限化了,被自然的当作了强者。这种无形的职业化和界限化便成为医者与患者之间沟通的一个障碍。那么作为医者,怎样才能和患者做到有效的沟通,二位教授的演讲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其实要做到有效的沟通并非是件多难的事,通过教授列举的实例,我也体会到了有效的沟通其实就是把正确的信息通过平实的词汇传递给听者,让对方明白,也就是医者把专业的医疗术语转换成普通的词汇使患者能够明白、理解和接受疾病,认同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这样的沟通就是有效的,这样也是患者进入治疗的一个好的开始。当然要做好这样的沟通需要很多种沟通的技巧,例如倾听的技巧、气氛的控制等等,但我觉得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认真地倾听。
再仔细想想每次来院办投诉的患者其实也一样,每一位投诉的患者都是怒气冲冲的闯进了院办,不是大声的呵斥就是啼哭谩骂,等他们发泻够了也就不闹了,也就能够静下来心来听我们的解释,接受我们的帮助了。其实无论哪一位投诉的患者或家属需要的都是倾诉,需要的都是我们的倾听。当面对疾病的时候他们有着种种的无奈、委屈,并需要帮助,特别是得了癌症,在某个家庭里就像天塌了一样,在他们的心里是最大的不幸,但凡在医院里遇到一点不顺心的或者受一点委屈他们都要发泻,于是我们成为了炮灰,被发泻了。
在我们和同事之间、朋友之间的沟通其实也是这样,经常会因为话语中表述的不够清楚、不够准确或者是听的不够仔细而产生误会发生矛盾。多数矛盾其实都是误解而不是敌对造成的。然而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最需要沟通。当然良好的沟通还需要选择适当的技巧。
耳朵听着教授的演说,头脑一幕幕闪着工作中的我们,不由得冒出了一个很特别的想法,沟通从倾听做起,把倾听培养成为一种良好习惯,尊重别人就是尊重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