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我眼中的医生

北医三院普外二病房   李宁

       我眼中的医生:忙碌、严肃、不知疲惫!太多的形容词来形容他,用我自己的话总结就是:战无不胜的奥特曼—普外科的医生!很多人对他们都有偏见,尤其是患者,因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所以患者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他们考虑不到一个医生要管很多个患者。医生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将自己管的病人,按轻重缓急来完成自己的工作。不仅如此在我们外科,医生还要上手术,值夜班,收急诊,无论他们忙到多晚,很多时候是个通宵,但第二天他们仍一如既往的继续着白天的工作。他们任劳任怨,兢兢业业,患者可能看不到,家属可能看不到,但作为护士的我们全看在眼里。为了避免医患纠纷,我想最好的办法就是沟通,做好解释工作,良好的沟通应该是每一位医生所要具备的素质。

普外科,在修典荣主任的带领下,通过他们耐心的沟通,精湛的技艺,即使每月上百台手术,也能有效的避免医患矛盾,得到患者的信赖和认可,保证患者顺利康复。在我眼中普外科医生的形象是如此高大!记得那是一个安静的夜晚,已经是11点多了,大多数患者都已经进入了梦乡。正在巡视病房的我,突然发现本已关了灯的医生办公室,再次亮起了灯光,并且不断的传出敲击键盘的声音,好奇的我走了进去,原来是原春辉副教授,我不禁问到:“您今天值班?”原教授一笑:“不值班,刚下手术,完善一下病历,看看病人恢复的情况再回家。”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让我对他肃然起敬。我想如果我是患者遇到这样的大夫,我心理是多么踏实!

   “铃、铃、铃”,“铃、铃、铃”。又一个忙碌的周末,“喂,您好,这里是普通外科二病房。”“你好,我是姚宏伟大夫,你能帮我看看10床,23床,40床患者都在病房吗?谢谢!”“哦,好的”于是确认患者都在以后,我说:“姚大夫,他们都在。”“好,你帮我跟他们说一声,我一会儿过去一趟,术前我再看看他们,跟他们沟通一下,谢谢。”“好的。”我挂断电话,心理不禁想:我的神啊,这可是周末啊!

   “哎呀,三院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啦!”这是一位新入院患者感叹的话语。听见后我心理美滋滋的:“阿姨,您好,我是您的主管护士,我叫李宁。我们这不仅环境有改善,而且还是优质病房!住院后,您有什么事都可以找我,我会尽我所能的去帮助您!”这位患者70岁,以“疝”平诊收入院,合并高血压和心脏病。住院本打算手术的,常规检查后,发现由于心脏的问题手术风险大,暂时不易手术。患者得知后,很生气,埋怨道:“为什么不给我手术?我来就是为了手术,我宁可死在手术台上我也要手术,你跟大夫说,一切后果我负责!”她焦急的心情我全明白,我默默的守在她的床旁,听着她的抱怨与指责。此时,她的主管医生张春大夫,来到她的床旁,耐心的倾听并解释“您这个手术并不大,而且一时半会也危及不到生命,咱们先把心脏治好了,您再回来,我再给您做。因为一个小手术,冒着性命的危险不值啊!不是我们不给您做手术,真是为您考虑的啊!”患者听了张春大夫的解释,明白了原由,最终含泪拉着我和张春大夫的手说:“我明白了,你们都是为我好,谢谢!”

       我们普外科最年轻的医生—王行雁。今年已经成为预备党员,在医学影像学及诊断学上颇有研究,经常得到主任及上级医师的夸奖。每每见到他时,总是在不厌其烦地在给患者做解释工作,不管遇到多么难缠的患者,他总是不烦不燥,面带微笑的去应对。新一代的年轻人,在老一辈的带领下,越发出众,越发能干!

       虽然在我身边,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桩桩件件的小事,却让我铭记在心。普外科的医生,就这样感动着患者,感动着我们大家!